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央電台如何報道林彪叛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4 14:36:09  


 
  當後來中央完全證實林彪一夥摔死在蒙古的溫都爾汗之後,為贏得公開“林彪叛逃事件”的準備時間,為消除種種新聞輿論的猜測,公開宣傳中有關“林彪”等提法的掌握又放寬了一步。這樣做不僅很快消除了國內人們一時的猜測和疑惑,穩定了局勢,也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了”已經出現的外電的種種猜測和議論。外電對林彪的種種議論,起初是從宣傳口徑的改變和飛機墜毀開始的,曾經有幾天種種猜測的報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具體,但是,我們的宣傳策略改變之後,他們墜入了五裡雲霧之中,反而懷疑和否定自己正確的猜測和分析,逐步平靜下來。

  這期間,在接待外賓的對外表態中,對與林彪有關的人和事避而不談;如有人問起,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事有凑巧,正在這時,廣播局接待來訪的羅馬尼亞廣播電視組一行三人,由我陪同。有些單位不了解內幕,在向外賓介紹情況時,經常提到“林副主席”,時常引用林彪的話,我只好默不作聲。在某地廣播局的負責人宴請羅馬尼亞客人時,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羅方有人舉杯特意“祝林副主席身體健康”,我們也只好舉杯,無言一笑了之。

  為此,也改變了國慶22周年的慶祝方式,為避免由於出席人員的改變而引起猜測,不搞大型慶祝活動,公開申明的理由是:新中國已建立20多年了,局勢穩定,不必年年搞大規模的慶祝活動,勞民傷財,把慶祝活動主要放在基層和用在實際行動中。

  經過一段工作,贏得了時間,爭取了主動。從1971年10月上旬開始,按照中央部署,在內部陸續傳達林彪反黨集團罪行材料,不久在公開宣傳中開始點名批判。

  宣傳上一旦公開,必須嚴格控制,絕不能再讓林彪的畫像、題詞、語錄、習慣用語等以正面的方式出現;絕不能再讓與林彪反黨集團有關的人和事以正面的形象出現。雖然在公開之前,在廣播宣傳中已有所準備,但真正做到“徹底”清除很難很難。這類稿件、節目太多了,哪些是林彪的習慣用語,哪些是中國的傳統用語,有些能分得清,有些則分不清;編輯、記者多年受到種種影響,也很難在落筆時不留痕跡。而8億聽眾都是監督者,都是批評者,稍有不慎,都在“綱”上,只能小心翼翼。事實上也出現過某些差錯。為此,中央電台組成專門小組,廣泛搜集有關林彪的言論,分門別類加以整理、分析,區別情況提出不同的處理意見,報上級認可後遵照執行,從而統一宣傳的口徑。那時整理了厚厚的一本,但後來沒有找到,也可能有細心者還保存著。

  從林彪“九一三”叛逃出走到公開點名批判,中央電台的宣傳經歷了一個嚴格掌握——適度放寬——又嚴格掌握的過程。這種宣傳策略的變化都是從實際出發,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是從有利於穩定局勢、有利於政治鬥爭的需要出發的。對於廣播宣傳來說,必須嚴格執行中央的政策和策略,審時度勢,尤其在複雜多變的重要時刻,更要嚴格遵守黨的宣傳紀律。(摘自:《新聞背後的故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