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麥當勞如何用14年打進蘇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9 09:05:02  


第一家麥當勞在蘇聯開業時的盛況
 
  蘇聯改革帶來轉機

  197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上,科漢首次與蘇聯官員進行了接觸。從1976年到1979年,他一次又一次飛往莫斯科,一次就是10多天,費盡心機地在各部委間奔波、游說,在橡皮圖章和紅頭文件間疲於奔命。由於常來常往,他每次下榻的莫斯科“都市賓館”裡的侍應生,都能一下叫出他的姓名。

  1979年,距奧運開幕只有一年,他一度得到消息說“有門”,於是興衝衝地跑到莫斯科,在都市賓館苦候了17天,得到的答覆卻是“涅逗(俄語,不)”。隨著蘇聯入侵阿富汗及隨後美國人對莫斯科奧運會的抵制,“美帝國主義的象徵”麥當勞和“美帝國主義”的奧運代表團一起,未能出現在奧運舞台上。鎩羽而歸的科漢被百事可樂及其夥伴們譏諷為“瘋子科漢”,就連麥當勞內部也開始質疑:“美國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象徵”出現在蘇維埃心臟?這個想法太瘋狂了。

  然而科漢和麥當勞公司卻堅持認為,進軍蘇聯的想法沒有錯,在科漢看來,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人口過億,工業化程度相當高,在時尚都市消費方面卻一片空白”的,有潛力的市場,他們沒有理由不重視。更何況他們也別無選擇:1977年起,百事可樂接連吞下肯德基、必勝客和泰克貝爾;不僅如此,“山德士上校”還在積極開拓中國市場。

  據科漢說,他在幾年的時間裡多次往返於多倫多和莫斯科,“播放宣傳片,散發小册子,派發麥當勞紀念手表,一本正經地和各路神仙冒著寒風考察市場”。戲劇性的變化發生在1986年。當時,進行“新思維”改革的蘇聯對麥當勞的態度有了顯著改變,蘇聯電視台插播了一段對麥當勞的正面描述:冒著熱氣的漢堡包,櫃台後忙成一團的服務生……這一信息迅速被一些敏感人士捕捉到。

  開業當天,顧客長龍將普希金廣場繞了足足3圈

  這時候,折騰了10年的科漢也終於找對了門路,就是莫斯科市政府。莫斯科市急於發展商業,科漢努力讓後者相信,麥當勞金色標誌本身,就是滾滾客流的天然催化劑。1988年4月,麥當勞和莫斯科市政府簽署了合資經營的協定,這意味著這個麥當勞餐廳是“一國兩制”,股權由麥當勞加拿大公司和莫斯科市政府共同占有。1989年底,科漢終於得到市政府的答覆:同意麥當勞開設兩家分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