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農村生的出路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0 16:23:06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重點大學中農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再次引起社會關注。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幾位本科生在清華2010級學生中做的抽樣調查顯示,農村生源占總人數的17%。可那年的高考考場裡,全國農村考生的比例是62%。窮孩子沒春天?寒門子弟為何離一線高校越來越遠? 

  南方都市報今日刊登教育問題專家熊丙奇的評論文章稱,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孩子占高校新生的比例,其實在逐漸提高,從1989年的43.4%到2003年與城市生源比例持平,再到2005年達到53%。而在重點大學,農村學生的比例卻不斷滑落,比如,北大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就在過去20年間從三成落至一成。

  教育數據公司麥可思的研究顯示,農民與農民工、產業與服務業員工子女較多就讀於高職高專院校,管理階層子女較多就讀“211”院校。2009屆大學畢業生中,來自農民與農民工、產業與服務業員工家庭者,就讀“211”院校的比例(分別為38%、22%)低於在生源中分布的比例(分別為40%、25%)。

  其實,即便重點大學提高農村生比例(以所有211高校招生計劃數50萬計算,提高10個百分點,農村生增加5萬),也無法總體改變農村生會更多讀高職高專、三本、二本的情況,針對這一現實,如何提高高職高專、三本和二本學校的教育回報率,在眼下可能比關注重點大學的錄取比例更迫切。這才是問題的症結所在。要知道,10多年前,農村孩子“跳農門”是將考上大專也包括在內的。

  文章稱,在我國,目前讀一本重點大學的教育回報率,無疑是最高的。這些公辦大學獲得國家的投資多,學費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反而一些民辦高職高專的學費卻很高,這是嚴重的質量與學費倒掛;與此同時,一些民辦高職高專、民辦獨立院校辦學完全靠學生學費收入,為了維持學校的運轉,不少學校嚴重壓縮辦學開支,減少學校的實驗、實訓課,讓學生到校外自找實習機會等,學生在校內獲得的教育很少,教育呈現“空心化”趨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