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生源競爭“考驗”中國高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6 17:36:43  


  中評社北京12月6日電/2011年,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風起雲湧,生源競爭“考驗”高校招生制度。一方面,高水平大學年初自主招生“抱團聯考”,年末又現“聚散離合”。另一方面,“洋大學”搶灘中國,使得國內高校面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高考不再是唯一出路,本質上有利於打破壟斷、促進大學與考生雙向選擇。

  與此同時,圍繞高考的教育公平問題依然受人關注:高校自主招生能否擺脫“搶生源”的質疑?如何確保農村邊遠地區考生的權益?高考加分如何陽光操作、真正體現素質選材?

  聯考陣營“震動”,自主招生改革仍需深入探索

  新華社消息,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2011年初,全國多所“985”高校、“211”高校結成自主招生“聯考”陣營。有北大、港大等“北約”13校,清華、人大等“華約”7校和同濟、哈工大等“卓越聯盟”9校。

  社會普遍認為,在“聯考”學校內達成辦學理念與人才培養的共識、形成科學多元的招生選才方式,尊重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是高校嘗試“聯考”的一個重要進步。

  但是,不少考生和家長卻覺得負擔並沒有明顯減輕。2011年2月,全國有近20萬高中生“密集趕考”,高強度、高難度的測試內容讓人覺得“聯考”儼然成了“小高考”,“集中錄取”也令學生感到選擇權受限。

  2011年12月,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先後宣布退出自主招生“聯考”陣營。這是“聯考”實施以來首次有聯盟成員退出,似乎釋放了一個信號:“高校獲得更多招生自主權,學生減負並獲得更多選擇權”的改革初衷,並未像設想的那樣一馬平川。

  絕大多數聯盟高校選擇堅持探索自主招生聯考。“北約”除複旦、南開大學之外的其餘高校發布2012年“聯考”公告,“華約”、“卓越聯盟”的組成高校也聯合公布2012年自主選拔錄取招生簡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