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奉勸日本政客尊重基本常識避免滅頂之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1 17:08:16  


  作者﹕ 潘佳瑭  北京  高級經濟師

  今年以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斷向中國叫板,繼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4月份提出所謂“購島”之後,面對中國政府的一再警告,日本政客小動作頻頻,大放厥詞,一再挑戰中國的底線,導致近日釣魚島爭端持續升級。9月2日,東京都租用一艘2500噸的調查船,帶領25位專家在釣魚島周邊海域視察,以決定購買後如何利用該島;11日,日本內閣通過所謂的釣魚島“國有化”方針;12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行的一次記者會上宣稱,在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方針後,將“舉全國之力強化對島嶼及其附近海域的警備”;面對中國海監船在釣魚島海域的護漁行動,日本除了增加海上保安廳巡視船以外,還計劃在無法應對的時候,出動自衛隊軍艦……這些無知無畏的言行,無異於日本政客的集體自焚,一旦中日兩國因釣魚島問題開戰,日本將遭受滅頂之災,中國的短期利益會受到影響,但從長遠看,局勢對中國顯然有利。日本政客如果不懂以下基本常識,遲早會面臨滅頂之災。

  一、釣魚島和琉球群島不是日本領土 

  釣魚島歷史上就是台灣的附屬島嶼,是中國人最早發現、最早命名和利用的。早在明朝永樂年間印行的《順風相送》一書中,對釣魚島即有詳細記載,該書謄抄本現藏於英國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書中使用的名稱為‘釣魚嶼’和‘赤坎嶼’,也就是今天的釣魚島、赤尾嶼。早在14世紀即明朝初年,中國海防將領張赫、吳禎便先後率兵在東南沿海巡海,驅趕倭寇(日本海盜),一直追擊到“琉球大洋”,即琉球海溝,此時的釣魚島作為中國抵禦倭寇的海上前沿,被納入中國海防範圍之內。為防禦倭寇,明朝政府在許多海防專書中配列了各種沿海圖,其中1562年出版的《籌海圖編》進一步將釣魚島列嶼劃入福建省版圖,作為防禦倭寇的軍事據點。在英、法、美等國家早期繪制的地圖上,釣魚島、黃尾嶼、赤嶼島等島嶼名稱也都是依據中國閩南語發音標注的。直到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利用侵占台灣的機會,一並吞並了釣魚島。

  琉球群島位於中國台灣與日本九州之間,共有36個島嶼,其中包括台灣島以東的與那國島(距台灣島僅約110公里,距大琉球島和日本九州島分別約650公里、1400公里,日本在該島駐軍並建有雷達設施)以及宮古島(距台灣島僅約220公里,距大琉球島和日本九州島分別約350公里、1150公里)等13個島嶼。琉球群島原本屬於琉球王國,明清兩朝,琉球王國一直作為中國的屬國,國王接受中國的册封,使用中國的年號。1872年,日本趁琉球使者到訪日本之際,強制“册封”琉球國王為藩王。1879年,日本不顧國際公法,突然採取軍事行動占領琉球,將琉球國改為沖繩縣,大琉球島被改為沖繩島。

  1945年7月,中、美、英發布《波茨坦公告》(蘇聯隨後加入),其中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之其他小島。”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依據《開羅宣言》和《波斯坦公告》,日本必須放棄“其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應無條件歸還中國的領土釣魚島,同時退出對琉球群島的非法侵占。然而二戰後琉球被美軍“托管”,在接下來的冷戰格局下,美國為了對抗東方陣營,於1970年將琉球的“施政權”(非主權)私自轉給日本,同時將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移交給日本,以換取“自由使用基地”的權利(美國宣布只向日本移交釣魚島之行政管轄權,與主權無關,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由各有關方面談判解決)。由於釣魚島主權涉及兩岸複雜的歷史和現實問題,中日建交時,周恩來提出採取暫時擱置的做法,留待將來條件成熟時再解決。在20世紀晚期,中日就釣魚島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同時又有擱置爭議的默契。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政客面對中國的崛起,擔心對釣魚島的侵占難以持久,企圖通過強化實際控制,達到長期霸占的圖謀。從2009年開始,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對中國步步緊逼,打破了雙方擱置爭議的默契。特別是日本政府推出的所謂“國有化”方針,企圖永久霸占釣魚島,是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公然挑戰二戰以來的國際秩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