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宋朝人過元宵節 從正月十四到十八狂歡
http://www.CRNTT.com   2019-02-21 14:16:55


  宋人有“獨喜上元”的傳統,《全宋詞》中的元宵詞就有330首,足見當時舉國上下對元宵佳節的重視程度。在宋朝,元宵節的張燈慶祝時間甚至拉長到五夜,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這麼漫長的狂歡假日,在古代是極為罕見的。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在這天,女性可以通宵達旦的出游,自然而然也演變為了古人們的情人節。她們“尚白”為美,月光下的白衣女子格外楚楚動人。柳永的一句“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描敘的就是少年男女在元宵燈會浪漫相遇的寫照。

  在如今,不僅北京故宮舉辦的一場紫禁城里的元宵燈會萬眾矚目,全國各地也上演了別有風味的游園燈會,豐富了我們當下的節慶生活,更喚起了年輕人對傳統節慶文化與美學的認可與向往。本期環球網文化頻道獨家專訪了《新宋》作者阿越,在他的作品里有大量的篇幅講述宋朝的節俗和精彩故事。就讓我們跟隨他的指引走進宋詞、領略宋時山影燈棚的壯美節慶歡歌、酒朋詩侶的文人快意生活。

  01

  元宵節的起源 

  由祭祀演變古人狂歡節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常認為起源於漢代,但這個節日非常特別,因為它的起源,和道教、佛教,以及中國的傳統節俗都有關。

  西漢時代,漢朝在正月上辛,也就是上旬的辛日,祠祀天帝太一,這是西漢時期中國神話中的主神,這個祭祀活動要求從黃昏一直持續到天明。後來佛教傳入,漢明帝在正月十五燃燈紀念。道教興起後,又定正月十五為上元節。

  這三個節日後來慢慢融合成了一個元宵節,在隋唐時代受到人們的歡迎,唐代時元宵節張燈三夜,到了北宋,因為經濟發達,元宵節的張燈慶祝的時間,拉長到五夜,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到南宋,又增加到六夜,形成一個獨特的小長假。這麼漫長的狂歡假日,在古代是極為罕見的。

  02
  
  皇室代言“獨喜上元”

  古人也有發達的夜生活

  “北宋皇室可以說是元宵節的代言人。”在阿越老師的解讀里,北宋如此重視元宵節是有三個原因的,首先就是因為北宋皇室的重視。宋太祖趙匡胤率先下令延長元宵節的時間,宋太宗趙光義,也號稱“獨喜上元”,後來宋朝皇室,在元宵節這一天,都會到皇城的宣德門觀燈,與民同樂。宋徽宗趙佶也有一首《滿庭芳·寰宇清夷》,將“元宵游豫”之時,城中處處“羅綺繽紛。歡聲里,燭龍銜耀,黼藻太平春。”之盛景描寫得淋漓盡致。

  另一個原因,則是宋朝號稱是“近世前夜”,它的經濟之活躍繁榮,和文藝復興後工業革命前的西歐差相仿佛,宋朝城市大發展,城市中“坊牆倒塌”,進入市民時代,城市中的居民開始有了發達的夜生活,而元宵節,其實是很符合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

  所以,宋朝人很喜歡過元宵節,不僅首都東京開封府的元宵觀燈十分壯麗,全國所有的城市,在這五個晚上,也是張燈結彩,全民狂歡。

  最後一個原因,則是源自古代人們精神上的追求。華夏民族本來是一個善歌善舞,敢於表達感情的民族。在周朝的時代,有所謂的春秋社日,就是祭祀土地的節日,人們在節日里勇敢地向自己喜歡的人表達感情。周代以後,社日漸漸式微,但人們的感情需求是一個硬需求,那麼像元宵節、三月三日上巳節等節日,就取而代之。宋代元宵節,女性可以通宵達旦的出游,這既是一個女性的節日,也自然而然,是一個情人的節日。

  03
  
  “山樓影燈” 燈會燈宴大開眼界

  宋代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是觀燈,猜燈謎。元宵節這一天,東京開封城在內的大小城市,全部成為燈城。皇室帶頭結燈,皇城大內的正門張燈結彩,叫“山樓影燈”,皇宮的東華門、左右掖門、東西角樓,以及開封城中的禦街,宮觀寺院,全部搭起山棚,張燈陳樂,不僅要有燈,還有歌舞演員表演,以吸引人們觀看。

  山棚燈景十分壯觀,燈景的內容也非常豐富,有講求仙訪道的,有講歷史故事的,還有搞恐怖內容的,目的都是吸引眼球。據說有一些山棚燈景,畫著文殊、普賢,騎著獅子、白象,通過機關設置,手指能象瀑布一樣的出水。皇室還做過琉璃燈山,就是玻璃燈山,高達五丈,裡面的人物都通過機關控制,栩栩如生。

  而城市的人們,則不分男女老幼,貴賤貧富,全城出動,每個人都盛裝出行,皇室的、官府的藝術社團紛紛出動,臨街表演,市民社團,還有專業的藝人也不甘落後,整個開封城,有上千支藝術團隊在同時表演。有錢人坐馬車出行,馬車上也掛著燈具裝飾,步行出行的人,或者用細竹竿挑著燈籠。

  除了觀燈和猜燈謎外,這一天還有所謂的“燈宴”,人們在家里也要張燈結彩,要吃豆沙餡的上燈圓子,湯圓或者元宵,也就是由此而來。除此之外還要吃蒸繭,這個蒸繭是祭蠶神用的,用面和的繭,有肉餡也有素餡,其實就是今天包子的前身。但從記載來看,可能比包子要更細膩一些。

  而宋朝最特殊的,就是元宵節這一天,皇帝在出現在宣德門城樓上,與百姓一起觀燈。老百姓可以親眼看到皇帝長什麼樣,當時,這個時候肯定是人擠人的。在《大宋宣和遺事》中還記載了一個“歸來恐被兒夫怪,願賜金杯作明證。”的“竊懷女子”的故事。

  說的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間的一個元宵節,一位年輕女子和丈夫手拉手逛街觀燈。不料,二人被人群擠散了。正好宋徽宗在宣德門賜酒,這女子連忙擠上前去,搶了一杯酒喝了,還把金杯藏了起來了。沒想到被內侍發現,將她抓住,讓宋徽宗定罪。到了皇帝面前,這女子即興寫了一首詞,向宋徽宗解釋她偷杯子的原因,是怕回家後公婆和丈夫誤會,宋徽宗聽她說得有理,便諒解了她。這開頭的一句“燈火樓台處處新,笑攜郎手禦街行。”也描述了宋人在元宵節這一天合家出游的歡樂場面。

  04

  “星球雪柳” ,奇遇中國美人的情人節

  在被譽為“中國情人節”的這一天,宋朝女子的元宵節服飾也是很特殊的。美人們會戴上最好的首飾,珠翠、鬧蛾、玉梅、雪柳,名目繁多,但都有一個特點,就“尚白”,因為在月下,白色更美。最別致的就數“戴燈球”,所謂“星球雪柳”就是元宵節那天的女性的獨特裝扮。最有意思的莫過於,女子們還在身上掛著棗子大小的小燈籠出行,用今天的時髦話講,那也是自帶光環呀!

  柳永有一首詞是這樣寫的:“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講的就是少年男女在元宵節的相遇。可以說,這一天里人們互相傳遞情意,在宋詞的記載是最生動的。有這麼一首詞可以細細體會:“帝城三五。燈光花市盈路。天街游處。此時方信,鳳闕都民,奢畢豪富。紗籠才過處。喝道轉身,一壁小來且住。見許多、才子艶質,攜手並肩低語。東來西往誰家女。買玉梅爭戴,緩步香風度。北觀南顧。見畫燭影里,神仙無數。引人魂似醉,不如趁早,步月歸去。這一雙情眼,怎生禁得,許多胡覷。”

  當然最著名的就是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和辛棄疾的“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詞人的描敘,往往都來源於生活。

  05

  宋朝文人過元宵 

  酒朋詩侶好不快活

  從流傳下來的詞作中人們也可以得知一二、詞人都是如何過元宵節的。歐陽修年輕時“當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歸得”,可謂是徹夜狂歡,喝個不醉不歸。他還寫過一首詞,說“帝城今夜,羅綺誰為伴。應蔔紫姑神,問歸期、相思望斷”,估計是在和某位美女一道蔔紫姑。蘇軾、陸游,都寫過蔔紫姑的詞,可見這也是他們元宵的主要活動之一。

  在眾多的元宵詞中,阿越老師個人最喜歡的是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這記載的就是她上半生的元宵情景,香車寶馬,酒朋詩侶,好不快活。

  06

  探尋古意生活是一種美學回歸

  在今天,不僅北京故宮舉辦的一場紫禁城里的元宵燈會萬眾矚目,全國各地也上演了各具風味的游園燈會,豐富了我們當下的節慶生活,更喚起了年輕人對傳統節慶文化與美學的認可與向往。阿越老師認為,在今天人們開始重視探索古人的生活意趣、是人類的自然需求。“倉禀足而知禮儀,現在我們國家逐漸強盛起來,那麼人們自然而然對生活就會有了更多美好的追求。我一直認為,對文化的最高認可,是美學上的認可。如果年輕人能從美學上欣賞古人的生活方式,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復興。但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大家能夠有更輕鬆、更享受的心態,複古而不泥古,帶著溫情和敬意,以一種欣賞美的態度,把我們傳統文化中美好的一面挖掘出來,讓它們能重新煥發生機。”(來源:環球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