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均3萬,韓國人為何高興不起來
http://www.CRNTT.com   2019-03-18 12:00:56


  根據韓國統計廳最新發布的數據,2018年韓國人均GDP達到31370美元,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31349美元,首次突破3萬美元大關。韓國已進入人均GNI3萬美元時代,成為一個舉世矚目的發達經濟體。在韓國,有“5030俱樂部”的說法,即世界上人口超過5000萬、人均GNI超過3萬美元的發達國家俱樂部,成員有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意大利等六國。

  韓國是如何實現人均3萬美元的

  回顧往昔,我們尤其感到韓國成功的不易。一是韓國經濟崛起的起點低。1945年,朝鮮半島剛剛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卻又陷入美蘇單獨占領而帶來的南北分裂,南北在1948年單獨建國。1950年到1953年,在全球冷戰的大背景下,一場慘烈的熱戰把朝鮮半島變成了戰爭的廢墟。韓國正是在戰爭的廢墟上,在美國、日本的援助下,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拉開了經濟增長的序幕。韓國充分利用一切發展機會,走上一條通過出口導向型增長實現經濟起飛的道路。從196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韓國經濟開始數十年的快速增長。1996年,韓國躋身OECD,後者也被稱為“富國俱樂部”。2006年,韓國的人均GNI達到2萬美元;2018年,韓國人均GNI達到3萬美元。

  二是韓國經濟發展之艱難。韓國只有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資源禀賦條件非常有限。韓國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實現國家發展。舉個例子,關注韓國的人可能看過電影《國際市場》,其背景就是韓國向德國派遣礦工和護士,賺取當時緊缺的外匯。韓國在1963年至1977年先後向德國派遣了7936名礦工、11057名護士。1964年12月,韓國總統樸正熙與夫人陸英修訪問西德,他們特意去魯爾煤礦看望韓國同胞,大家齊聲唱起國歌。樸正熙感謝他們為了家人遠離故鄉來到西德辛苦工作。第一夫人陸英修也不禁暗暗拭去淚水。1965年至1975年派德礦工、護士,向韓國匯款的金額共達1.15億美元。
 
  韓國發展的國內因素,在於大企業的增長模式。大企業在現代經濟增長中,企業組織的發展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農民從農村分離出來—大量的個體企業出現—民營非個體大企業出現—技術升級—壟斷大企業向國外擴展空間。在政府的選擇、扶持和刺激下,韓國大企業的發展已經完成這一過程,成為國際市場上的為韓國利益征戰的騎士。在一個追求平均主義的儒教社會里,能夠發展出大型的企業是非常困難的,韓國成功地實現了這一點,這是韓國獨特的發展戰略的結晶。儘管其對韓國經濟的控制已經觸及國民經濟安全,但毫無疑問的是,大企業是韓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韓國人的驕傲。

  一個人,一輩子,關鍵的幾步路走對了,人生就不一樣了。一個國家,關鍵的幾個重大選擇做對了,國家的面貌也就不一樣了。韓國正是這樣一個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握住了重要發展機會的國家。

  為什麼韓國人對經濟進步無感

  儘管韓國央行宣布了人均GNI超過3萬美元是好消息,但是韓國國民似乎熱情並不高漲。韓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成為發達國家,躋身“5030俱樂部”,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韓國在環境、就業、社會分配等生活質量方面還不盡如人意。韓國普通人“壓力山大”,很難體會到人均收入3萬美元時代應有的幸福感。

  普通韓國人對幸福無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工作時間長、社會福利少。根據《韓民族日報》網站的報道,“5030俱樂部”成員國跨入3萬美元門檻時,平均年工作時間1713小時,而韓國勞動者2017年的平均勞動時間是2024小時。在社會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方面,“5030”成員國的平均數據是20.7%,韓國2018年只有11.1%。這表明,普通韓國勞動者為自己的經濟成就多付出了近兩成的時間成本,卻只享受了不到其他發達國家一半的福利支出。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不僅是工作時間長、社會福利低,普通韓國人的收入也增長緩慢。韓國著名經濟學家張夏成在他的《韓國式資本主義》一書中提出一個概念叫“三無增長”,即無就業、無工資、無分配的經濟增長。也就是說,經濟增長提供就業崗位的動力不足,勞動者的工資收入跟不上經濟增長的步伐。比如,作者提到,從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間,韓國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3.8%,但居民實際工資收入的增長率僅為2.1%。勞動者沒有分享到足夠的經濟增長紅利,勞動收入分配率從1998年的80.4%下降到2012年的68.1%,在這樣的情況下,家庭收入狀況很難得到改善。這也正是韓國經濟副總理洪南基日前所指出的努力方向:要向國民能夠分享經濟增長紅利的發展範式轉變。

  觀察韓國的中下層社會時會發現,韓國就業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非正規職的問題,類似於我們所說的“臨時工”問題。在韓國,有大約1/3的工資性勞動者屬於非正規職,他們的月平均工資只有正式工的一半。雇用非正規職是企業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也是普通國民收入難以很高的重要原因。

  在韓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也是經濟比較富裕的一代,在沒有好的工作崗位的情況下,寧願不就業。韓國統計廳的數據顯示,2018年韓國總體失業率為3.8%,但20-29歲的青年失業率高達9.5%。與青年就業問題相關的原因是,前些年韓國出現了“拋棄”戀愛、結婚、生孩子的所謂“三拋世代”,近年來升格為“N拋世代”甚至是“全拋世代”。這些年輕人對未來感到不安,沒有上一代韓國人的奮鬥和吃苦精神,對未來都不抱憧憬,進入“低欲望社會”。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韓國的出生率急劇下滑,少子化、老齡化發展迅速,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在這樣的背景下,普通韓國人又如何能體會得到人均GNI3萬美元的幸福感呢?想起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一句話,“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都沒有”。(來源:海外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