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紹興二章(何以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24-05-26 09:31:50


 
  二
  走出古舊宅院,一腳踏進江南的田野,便如同走進一個盛大的節日。陽光明亮,春風駘蕩,天地間一派姹紫嫣紅,內心的歡悅也驟然提升了幾檔。

  眼前一大片遼闊的水面,就是鑒湖。最早知道這個地方,緣於當年讀中學語文課文——許欽文《鑒湖風景如畫》。乘船在湖上游覽,稽山鑒水的風光徐徐展開,美不勝收。看到散文中描繪的魁星閣、三眼橋、柏樹和鬆樹,看到“五步一小變,十步一大變”的風景,雖是初見,恍若重逢。文學與地理在此刻發生奇妙碰撞,出色的描繪仿佛畫龍點睛,賦予山水活力、韵味和情致。

  游船停靠在柯岩風景區碼頭。登岸前行不遠,便是一個古朴的鎮子,粉墻黛瓦的明清民居,縱橫交叉的水巷,姿態各異的石拱橋,枕河臨街的店鋪,飛檐挑角的古戲台,次第出現在眼前。小鎮入口位置,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書“魯鎮”二字。它是仿照魯迅作品裡的魯鎮打造的,是一片被文學作品催生出的天地,街道布局、風情民俗,都來自魯迅在紹興東浦、東關、皇甫莊、安橋頭外婆家等地的生活經歷。一代文學大師在紙上營造出的虛幻之地,變成了一個真切的實體。

  一條熱鬧的街巷是貫穿小鎮的中軸線,曲折悠長。街兩旁依次是錫箔店、氈帽店、油漆店、木器店等傳統店鋪,小吃店旁彌漫出臭豆腐的濃鬱氣味。走下去,又看到魯迅小說寫到的眾多場景:當鋪、酒館、戲台、奎文閣、趙府、魯家祠堂、阿Q栖身的土穀祠和調戲小尼姑的靜修庵……這些出現在《阿Q正傳》《祝福》《孔乙己》《社戲》《風波》等多篇小說裡的建築和場景,讓人恍惚間跌入了舊時氛圍。

  不僅如此,這裡還有動態的情景再現——頭戴氈帽、腦後拖著長辮子的阿Q出現了,面對圍過來的遊客,一臉渾不吝的表情,說著小說中那些經典的台詞。身著藍印花布圍裙的吳媽端著笸籮走過來了,他麻利地凑近搭話,臉上掛著輕薄的嬉笑。前面不遠,身著破舊長衫的孔乙己,靠著一間小酒館的櫃台,模樣頽唐,乞求小夥計賒一杯酒。繼續朝前走,拄著拐杖、拿著破碗的祥林嫂迎面走來了,目光呆滯,攔著人問死後靈魂到底有無……

  我忽然想到,當有一天自己連同身邊所有認識不認識的人都已辭別人世,魯迅筆下這些虛構的人物,仍然會活著,永遠活著,被一代代後人閱讀、想象和認識。那些隔代知音會生發出怎樣的感受和思考,獲得對人性、生活怎樣的認識?這是文學藝術的力量。它具有活水一般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足以抵抗時間的侵蝕。

  關於這一點,憑借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聞名於世的蘭亭,是又一個有力的佐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