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辛克萊的《屠場》到今日的地溝油(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3 16:15:33  


   
  故事並沒有完結,正是因為這些栩栩如生的傳神細節,美國公眾對於食品安全的神經被全面挑動。小說從寫作到出版都遇到了托拉斯企業的不斷抵制,厄普頓.辛克萊把小說連載在《尋求真理》雜誌後,一度把該雜誌的發行量提高到了17.5萬份。隨著關注度不斷升溫,輿論大亂,一方面是肉類工廠大呼惡意中傷,一方面則是厄普頓.辛克萊們不斷證明,最終催生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直接影響了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客觀地說,厄普頓.辛克萊並不是第一個揭露肉類加工黑暗,但是他卻在必要的時機以必要的方式觸發了一場必要的革命。站在大時代來看,這也是美國“拍糞運動”大潮的鏡像。20世紀初的美國,在城市化與工業化的急劇發展之下,各種社會矛盾與階級衝突在所難免,積累到一定程度,通過媒體監督與公眾參與、政府介入的形式最終得以逐漸化解。
  
  對比我們的生活,從地溝油到結石奶粉,戕害從成人到孩子,無須列舉種種劣跡,國人自當明白每日飲食背後的驚悚真相,這是太平年間,卻令人質疑基本的安身立命也成為奢望。有人戲謔,如果厄普頓.辛克萊來到中國,恐怕到死也不缺素材。但是也有希望。回望不到一個世紀前的美國,兒童權益仍待保護,婦女投票更是遙不可及,大眾的不滿情緒也曾噴湧不休。然而只要向善而行,社會可以漸進變化。即使是尋常屠場,也可以掀起一場風暴。(來源:廣州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