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碧生源廣告欺騙消費者 19份處罰被指太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4 10:54:09  


  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碧生源常潤茶,不要太瘦哦!”這句耳熟能詳的台詞如今已充斥在大街小巷。然而,在充滿誘惑力的廣告背後,卻是多次違規“頂風作案”的現實。

  大洋網消息,近日,《中國企業報.中國食品報道》記者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發現,碧生源常潤茶的功能僅為改善便秘;而在廣告中,口臭、色斑、痤瘡甚至失眠健忘等,都納入了療效範圍。不僅如此,其主要成分番瀉葉,在醫學專家看來更是需嚴格控制使用的“瀉藥”。

  不實廣告

  其實,碧生源廣告的問題,早已有監管部門介入。追溯到碧生源公司上市前的三年,其廣告違規23次。該產品廣告還因嚴重欺騙和誤導消費者、誇大保健功效等原因,上過廣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黑榜”, 2007年至2009年,僅在廣東一地,碧生源就接到了19份公開警告。雖然廣告多次違規,處罰卻似乎輕描淡寫。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處罰多為警告、停售或撤銷批文;毛毛雨般的經濟處罰、範圍有限的輿論批評,對違規行為的行政與輿論監督,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碧生源“驕傲”的資本。

  據了解,僅2011年,碧生源常潤茶的銷量就高達13.7億袋,相當於給每個中國人的腸子“洗了一次澡”。而這樣高銷量的背後,則是碧生源將年銷售總額的30%、多達近兩億元的資金,用於誇張、不實的廣告宣傳的辛勤灌溉。2009年,碧生源的廣告成本占營業額的30.4%,2010年是28.6%,2011年上半年為32.3%。相比高昂的廣告成本,碧生源的原材料成本低得可憐。2009年,碧生源的原材料成本占營業額的3.1%,2010年是3.4%,2011年上半年為1.8%。

  總結了一下,目前碧生源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碧生源產品廣告被指違規屢禁不絕;二是碧生源其主要成分番瀉葉再度被提及,被指“瀉藥”,在醫學上應該嚴格控制使用;三是被指19份公開警告經濟處罰太輕,媒體稱目前這種行政與輿論監督似乎成“沉沒的監督”。那麼,我國目前嚴格的廣告監管、食品藥品監管、網絡信息提供核查等制度,層層把關卻未形成有效制約,令人深思。碧生源問題也是目前我國保健品市場混亂、監管乏力現狀的縮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