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5月1日電/把“美麗”永久存進硬盤裡
法國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給全世界的文物安全工作都敲響了警鐘。在竭盡所能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時,技術的發展也為文物保護修復提供了更多選擇。
據《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報道,早在2015年,建築歷史學家曾利用激光掃描技術精確地記錄巴黎聖母院的全貌,耗時數年最終收集了超過10億個數據點。當意識到一座數字化的巴黎聖母院已完整保留下來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對安德魯·塔隆這個名字滿懷敬意,這位已故建築歷史學家為巴黎聖母院留下的10億多個數據點,可以最大程度還原大教堂面貌。
技術生成的模型能展示出大教堂最微小的細節,誤差只有約5毫米。
早在2011年,塔隆就開始精確測量巴黎聖母院。耗時數年,激光掃描點囊括了大教堂內外的50多個地點,他對聖母院內的每個細節都進行了多次掃描和數據反傳。
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用於測量中世紀建築的工具沒有公眾想象中的先進和高明,有不少是諸如鉛筆、鉛錘、繩子等古老工具,出錯概率並不低。對激光掃描技術來說,優勢顯而易見:精度高、不會遺漏。據了解,在掃描運行過程中,首先抓取在同一個三維空間裡的相同位置,拍攝球形全景照片,接下來將照片映射到激光產生的掃描點上,如此,每個點會成為照片中這個位置像素的顔色,以此來累積創建大教堂的三維圖像。
重建工作並不是一件易事,但“存進硬盤裡”的巴黎聖母院至少給了公眾更多希望,讓後人有可能一睹這座美麗建築曾經的樣子。
預防性保護使文物“活”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