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图) |
中評社北京1月21日電/據人民網報道,過年是有關時間的儀式感,也是和文化密不可分的精神依歸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過年的盛情不減,過年的文化猶在,過年的味道只會歷久彌香
縱然生活在變,環境在變,觀念思維也在變,但節日的儀式感沒有變,縈繞在心中的真情沒有變,流淌在血脈裡的文化基因也沒有變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春節。天真的孩童翹首以盼,忙碌的游子歸心似箭,許久不見的親朋喜氣洋洋。春節是什麼?不同的人對此有著不一樣的理解。或許是冬日街頭綿延不絕的大紅燈籠,可能是貼滿了萬家門楣的吉祥對聯,抑或是闔家歡樂的團圓飯桌。但毫無疑問,都少不了地地道道的年味兒。
年味兒是熱鬧非凡的煙火味兒,也是傳承不息的文化味兒。對初來乍到的外國朋友來說,想在新春佳節迅速融入可並不容易。如果說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還能學得有模有樣,那麼祭祖、趕廟、守歲的習俗就著實有些難以把握了。更不用說,大紅的春聯有街門對、屋門對之分,精巧的窗花也有角花和團花之別。可以說,春節集祈年、慶賀、娛樂於一身。沒有點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是很難體會“從臘月初一就開始預熱。一天比一天增溫,一天比一天紅火,發燒直到年根下”這種過年的感覺的。好在,文化的力量沒有邊界,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正樂在其中。
走得再遠,也要趕赴一年一度的團圓;平日再忙,春節一定要抽出時間走親訪友;逢人脫口而出“過年好”,是問候更是祝願。從虔敬天地到善待萬物,從感恩生活到辭舊迎新,過年是有關時間的儀式感,也是和文化密不可分的精神依歸。福氣、富貴、長壽、平安、好運、興旺……說說歡歡喜喜的吉祥話,瞅瞅紅紅火火的民俗畫,道盡了日常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機,寫滿了中華文化的濃縮、淬煉和積澱。
過年是歲月更替,年味兒自然也會常過常新。曾經,它藏在媽媽忙前忙後做的一頓年夜飯中,藏在晚輩孝敬長輩的那一杯酒中,也藏在家家戶戶都貼上的喜慶對聯中。如今,它藏在社交軟件的紅包裡,藏在舒心的休閑活動裡,也藏在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要寒暄說過年好的祝福裡。在不少人的眼裡,春節的表現形式在不斷做減法,為此不免心生憂慮,傳統文化的情感會不會失去載體?這年味兒還是不是那個味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