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據廣民日報報道,美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家和文化批評理論家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就嚴厲批評西方知識界囿於“西方中心論”立場,無限推崇西方文學“正典”的意義而忽視其他國家文學的怪異現象。他以魯迅《狂人日記》的世界性文學意義為例,譴責西方學界無視魯迅這樣偉大的作家,“是一種恥辱”,西方學界僅僅憑“一句不了解(他)是不能自圓其說的”。
以詹明信在文化研究領域的地位,他的批評也許對西方英語世界起到了醍醐灌頂的作用,學者們開始重視魯迅,經過十數年的努力,出現了一波魯迅研究熱潮。2002年至今的十多年間,不算研究論文,平均每兩年就有一本英語魯迅研究專著或傳記問世,且均由著名大學出版社出版,如哈佛大學出版社和牛津大學出版社。這期間,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學者共出版9本魯迅研究專著。更令人欣喜的是,其中的7本是由英語為母語的學者完成的,僅有兩本由華人學者完成。
隨著英語世界對魯迅作品的深入研究,對魯迅的評價也開始公允、客觀,且符合事實。澳大利亞學者黃樂嫣(Gloria Davies)在其專著《魯迅的革命:論暴力時代的寫作》中,從文學、語言學和文化意義等方面評價魯迅在世界文學界的地位,言之鑿鑿地指出:“從名望、震撼力和恒久的(讀者)敬仰等幾方面評價,魯迅的文學國際影響可以媲美馬克·吐溫、莎士比亞、歌德和托爾斯泰。”不僅如此,黃樂嫣還為我國的“魯迅研究學科”(簡稱“魯學”)發明了一個英語單詞“Luxunology”。《柯克斯評論》高度評論黃樂嫣專著時,盛贊魯迅與“莎士比亞和托爾斯泰”一樣偉大。1998年出版《抒情魯迅:魯迅古體詩研究》專著的蔻致銘(Jon Eugene von Kowallis)評論黃樂嫣專著時認為,對魯迅做出如此評價“是一件毫不困難的事情”。
現為曼徹斯特大學教授的傑裡米·坦布林(Jeremy Tambling)在其2007年的專著《狂人及其幸存者:魯迅小說研究》中認為,魯迅棄用文言文而改用白話文創作,在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