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滎經砂器:火土交融 孕育美器
http://www.CRNTT.com   2020-02-04 11:16:54


曾庆红在烧窑。(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開窑囉——”

  隨著響亮的喊聲,一間簡易磚房裡,直徑近兩米、形似倒扣饅頭的爐蓋被緩緩吊起。爐蓋底部噴出霞光般的火舌,一股熱浪撲面而來。

  頭戴竹鬥笠、身披隔熱披風的曾慶紅早已汗流浹背。他眨了眨眼睛,甩落睫毛上掛著的汗珠。滎經砂器的燒制溫度高達1300-1400攝氏度,在燒制過程中,匠人要頂著上千攝氏度的高溫持續工作。開窑的時刻,曾慶紅屏住呼吸,兩眼灼灼,注視著熊熊火光中通體透紅的砂器。

  在“饅頭窑”旁邊有一座稱為還原坑的深坑,與開窑同步進行的,是窑工迅速往還原坑裡倒進鋸木屑,再覆上一層炭。當爐蓋完全揭開,曾慶紅手持一根兩米長的鐵扡,將紅彤彤的砂器挑入坑中。燃燒的火焰隨即躥起,發出“嗞嗞”響聲。待其冷卻,再經過打磨,這件砂器便製作完成。

  “東有宜興紫砂,西有滎經黑砂”。四川省滎經縣古稱嚴道,以砂器聞名。據考古學家從當地發掘的文物考證,早在2000多年前滎經地區就生產砂器。滎經砂器主要原料是古城村特有的一種黏土,俗稱白善泥。在白善泥中摻入未燒透的煤渣加工粉碎制成黑砂,用這種黑砂燒制的砂鍋抗腐蝕、耐酸碱,烹飪時能較好地保持食物的鮮美及營養成分,熬藥也可最大限度保存中藥藥性。

  曾慶紅是滎經古城村曾氏砂器世家第九代傳承人,自幼隨祖輩學習砂器製作工藝。“製作一件砂器不容易,要經過采料、粉碎、攪拌、制坯、晾曬、燒制、取釉、出窑、打磨等工序。”曾慶紅介紹道。

  采料時,曾慶紅先將白善泥碾磨細,再用篩子篩,依據所制砂器的功能決定要篩多細。然後把煤渣以同樣的方式進行處理,再將二者以一定比例混合,放入泥氹中煉泥,攪拌均勻。

  泥料煉制是個苦活,要靠工人光著腳反覆踩壓,擠出其中的氣泡。曾慶紅從十幾歲就開始練這道功夫,寒冬臘月,大雪紛飛,他雙腳踩在泥裡,凍得通紅,踩著踩著泥水結了冰,到最後雙腳幾乎失去知覺。

  泥料煉制好後,需要自然陰幹。“陰幹的時間長短受天氣影響,短則一周,長則一月。這個過程要耐心守候,還要善於觀察。”當泥料陰幹到可以塑形的狀態時,便進入制坯工序。制坯如泥上綉花,極為考驗匠人的技藝,下手的輕重、圖案的精致水平、打磨的程度都直接影響砂器成品的質量。曾慶紅憑借多年練就的一手絕活,不使用模具就能製作出器身圓潤、線條流暢、器形優美的砂器土坯,款式多達上百種。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