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耶魯校長畢業典禮演講:“關愛我們的鄰舍”
http://www.CRNTT.com   2020-06-15 10:57:59


 
  這方面的故事,最廣為人知的可能要數“好撒瑪利亞人”這個寓言了。各位大概都熟悉這個故事:有一個人在路上遭遇了強盜,被打得半死丟在路旁,後來有三個人從此經過,前兩個社會地位頗高的人,未加理會就走了;第三個人——一個並不受社會禮遇的撒瑪利亞人——停下來施以援手,幫他處理完傷口,扶上自己的驢子,馱到一家旅店,並為他付了費用。他甚至向店主承諾他將回來把這個人所需的額外費用付清。這個撒瑪利亞人可謂是這個傷者真正的鄰舍,也是這個寓言裡預料之外的英雄。(譯者注:該故事出自《聖經•新約•路加福音》第10章25-37節)

  在我所從事的社會心理學領域,有一個經典的研究,就是借這位撒瑪利亞人的故事為出發點。1970年代,兩位心理學家做了一項實驗,研究人們為什麼會提供幫助,或者為什麼不提供幫助。他們選擇了一群打算將來做牧師的神學院學生,讓他們前往附近的一所房子去準備一場布道,主題正是關於撒瑪利亞人的寓言。他們把學生分為三組,第一組被告知,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不需要趕著過去。第二組被告知,他們需要趕快,否則就會遲到。第三組被告知他們已經晚了,需要趕緊過去。

  這樣我們就讓這些不同的學生出發去準備自己的布道,此時他們腦子裡應該在想著那位“好撒瑪利亞人”。但在他們去的路上,每個學生都會碰見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當然,都是演員,假裝非常不舒服或者受了傷。有的情況下,這個演員躺在人行道上,這群神學院的學生必須邁過他才能通過。研究人員想知道,誰會停下來施以援手?

  結果是,沒有多少人。認為時間還早的一組中儘管有2/3的人停下來提供幫助,認為時間差不多的一組裡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這樣做,最差的是第三組,只有10%的神學院學生停下腳步詢問那位受傷的人。也就是說,他們中90%的學生認為,趕緊去準備(關於那位好撒瑪利亞人)的布道,比關心一位生病或受傷的陌生人更重要。或許那個寓言的真正教育意義就在於此。正如研究人員所指出的,前面那兩個人也許並不是壞人,只不過有更忙的事情要做吧!

  我們有多忙呢?忙到都不能成為彼此的鄰舍了嗎?

  起碼,在過去幾個月中,諸多事情已經發生了改變。面對一場範圍驚人的全球大流行病,我們不得不放慢腳步,把自己的生活和期望都加以調整。而且,我相信,關於什麼是有意義的,什麼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看得更清楚了。或許,我們也更能看見我們的鄰舍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