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榆葉鬧,蘚苔斑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9:36:21


  中評社北京5月24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榆葉真的自己會跳舞。

  不是風的撩撥——窗前靜靜的一株榆樹,墨綠的榆葉,帶著蠟質的葉片,細細碎碎的,好似一篇隨筆或小令,不喧自躍。

  少年時,祖屋窗前也有榆樹,春來,榆錢一串串的,為鄉人所喜。“榆錢”這個名字,有貴氣。銅錢早已不流通,榆錢墜墜結在樹端,好似一闋古風,讓人忍不住去采。采下來後,擇去上面細碎的末端,清水洗淨了,滾上面粉,上屜蒸,不過七八分鐘,榆錢清香滿室飄散,盛放在盤子裡,淋上油醋汁,鮮美無匹。榆葉亦可食,煮水而飲,湯色似茶,滑潤輕盈,可調和脾胃。前些年去皖南采風,民宿的主人煮粥招待我們,那粥帶著一股清香,裡頭鮮嫩翡綠的居然是榆葉,據說榆葉粥吃了能安神。

  鄉人喜食樹,我喜觀樹,尤其是進入暮春之後,一樹葳蕤的榆葉如詩,寫字久了抬頭一望,滿眼的綠意,惹人歡喜,讓人心安。

  我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有風時,榆葉沙沙作響,像是一對年輕情侶在竊竊私語,情話纏綿;無風時,榆葉與榆葉之間似乎也會自相撩撥,只是有一搭沒一搭,像是兩位老者的深夜夢囈。這是恬靜中的耳鬢厮磨,越是無風時,越是本真。

  進入初夏,榆葉下是一座小樂園,蟬鳴聒噪。大蟬的聲音似美聲,那種叫“麥郎”的小蟬,演唱的則是流行曲風。它們都從榆葉叢中而來,朝你的耳鼓裡灌。有頑皮的少年,對著榆樹跺一腳,蟬魂飛魄散而逃,振翅時,會排出一種液體,這是一種自我保護,在危急時刻減輕重量,迅速逃命。

  夏日多雨,雨水舔舐過的榆葉一碧而新,榆葉密密匝匝,如一把大傘。傘骨上臥著麻雀,傘下有大紅冠子的公雞挈婦將雛,母雞則把頭插在翅膀下,下面圍攏著一窩嚶嚶雞崽。雨中的榆葉,散發出淡淡的清新氣息,這是草木的香,讓人難忘。

  舊時鄉居多白墻,風歇雨住之後,白墻上會有淡淡的水痕,那是大自然的屋漏痕,造物主的水墨丹青。尤其是進入梅雨季節後,墻角水痕漫漶,不出幾天,苔蘚就在墻角暗暗萌生,那樣的綠,氣質特殊,似乎沒有哪一種顔色與其相似——我倒是想起景德鎮所產的一種茶葉末釉的瓷,那溫潤的綠,讓人覺得舒適熨帖。

  雨若是下得足夠久,苔蘚會沿著墻根向上爬。足有沒膝高的苔蘚爬在白墻上,斑駁迷離,看得人目光拔不出來,好似一卷青綠山水,不比王希孟的手筆差。

  猶記得吾鄉有一種鼠,喜以苔蘚為食。那種鼠小巧,毛發油亮,與別的灰頭土臉的鼠有明顯不同,它們出沒的時候,喜歡一只鼠咬著另一只鼠的尾巴,結隊而行,很是奇特。

  “風靜窗前榆葉鬧,雨餘墻角蘚苔斑。”這是宋人朱淑真的句子,所寫景物竟與吾鄉皖地如此相似,可朱淑真是錢塘人呀。仔細翻閱她的生平方知,她祖籍安徽歙縣——原來如此!想必,朱淑真家的院子裡也有一棵榆樹,也有白墻,也有雨季裡的青苔漫漶。庭院寂寂,鄉人閑閑,本身就是一幅好畫卷,好景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榆葉鬧,蘚苔斑,不知不覺,時光已翩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