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我國深海考古取得重大發現
http://www.CRNTT.com   2024-06-14 17:58:12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6月13日,國家文物局在海南瓊海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最新成果。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開展了3個階段的深海考古調查,共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文物928件(套)。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位於海南省三亞市東南約150公里海域。其中,一號沉船遺址由核心區、環形區和條形區組成。核心區為船體和大量堆叠有序、碼放整齊的船貨構成的堆積,長約37米、寬約11米。一號沉船遺址3個階段調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紅綠彩、珐華、單色釉、素三彩等瓷器,以及醬釉陶器、銅錢等文物890件(套),部分瓷器外底有款,款文有“福”“正”“太平”“吳文自造”等。

  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地下庫房,釉色溫潤如玉的龍泉瓷、花紋複雜多樣的青花瓷等提取出水的陶瓷器琳琅滿目。其中,一件翠藍色的珐華瓶格外引人注目,一朵白色的花“綻放”在瓶身正中。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館員張凝灝介紹,以往沉船考古均未發現珐華器,一號沉船中珐華器的發現,直接證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鎮珐華器曾作為商品對外銷售。

  二號沉船遺址由核心區和散落區組成。核心區南北長約21米、東西最寬約8米,以排列整齊、堆叠有序的原木堆積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鉛錫器等。二號沉船遺址3個階段考古調查共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蠑螺殼、鹿角等文物38件。

  “原木為柿科柿屬的烏木,該樹種自然分布地區為斯里蘭卡、印度南部等。”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館員宋建忠說,一號沉船載滿外銷的陶瓷器,二號沉船承載了海外輸入的木材,兩處沉船再現了明代中期海上貿易的繁榮景象。尤其是一號沉船的珐華器、二號沉船的烏木均是沉船考古的首次發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