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已過,天氣一下子變得涼爽,肉類讓人胃口大開,讓身體暖和。但怎麼吃肉才健康,怎麼吃肉不長胖呢?搜狐健康為您好好介紹一下。
生活中的肉類食物主要有三大類,是我們補充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畜肉”
畜肉主要包括豬牛羊等的肌肉和內臟。又稱為紅肉。總體而言,畜肉的蛋白質含量一般在10%-20%之間,肉中的蛋白質組成和人體需要較接近,利用率高。畜肉中的鐵主要以血紅素鐵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很高,也是補鐵的好選擇。
同是畜肉,豬肉的能量是最高的,脂肪含量最多,蛋白質含量最低。牛羊肉中的蛋白質含量更高一些,更適合減肥人群。其中,內臟的膽固醇含量高於肌肉,腦組織中膽固醇含量最高,三高人群要少吃。
“禽類”
禽類主要包括雞、鴨、鵝等,又稱白肉。禽肉中礦物質含量較高,特別是在肝臟和血液中鐵的含量十分豐富,並容易消化吸收率,也是補鐵的好途徑。禽類的蛋白質含量為16%-20%,其中雞肉的含量最高,鵝肉次之,鴨肉相對較低。雞肉的能量是最低的,脂肪含量也是最低的,蛋白質含量卻是最高的。
“水產品”
水產品也被劃為白肉範圍,我們經常食用的水產品包括魚蝦蟹和貝類。水產品中富含優質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礦物質。比如海水魚中含有較多的碘,牡蠣和扇貝中含有較多的鋅,河蚌和田螺中含有較多的鐵。對比畜肉和禽類,水產品無論是能量還是脂肪含量,都是比較低的,蛋白質含量卻很優秀。
魚類脂肪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指棕櫚油酸和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亞麻酸、EPA和DHA,這些都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好處,其中海水魚類的含量比淡水魚更為顯著。
因此,從不長胖角度,從脂肪酸含量和脂肪酸組成方面考慮,有營養學家提出“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的說法。
“既然魚蝦更健康,為什麼還要吃牛羊肉?”
“不同肉的營養各有千秋,只吃魚蝦身體也會出問題。”著名臨床營養學家、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於康教授提醒,完全不吃紅肉,只吃魚蝦或雞鴨肉,很容易導致身體裡的鐵元素不足,因為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恰是鐵元素的優質來源。
鐵在參與體內氧的運送、對維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缺乏會導致面色蒼白、疲勞乏力、頭暈、心悸及缺鐵性貧血。
所以什麼肉吃多了都不合適,什麼肉都不吃也不合適。正確的做法是:肉類攝入的量的順序是沒有腿的>兩條腿的>四條腿的,同時掌握好量,各種肉類交替食用,這樣才能均衡營養。
“怎麼吃肉健康又不長胖?”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畜禽肉每天40-75克,水產品40-75克,蛋類40-50克,就可以保證每天的膳食平衡。
每天肉類該吃多少合適呢?有一個最簡單方法可以判斷:手指兩個關節的長度,差不多兩個手指的厚度,這樣大小的一塊肉,大概是生重一兩。
一個血脂、腰圍、體重都正常的成年人,一天可以吃二兩瘦豬肉,或者牛肉,或者羊肉。如果體重已經超標,就要減少吃肉量。
這裡說的二兩是生重,做熟後重量會減少,一兩生肉變成熟肉以後大概是35克,所以要是按熟肉的重量來吃,一天的量是70克。
“吃肉不長肉”還有哪些秘訣?”
於康表示,想要吃肉不長肉,除了控制總量,還有一個小心機。要“注意進食”的順序,把肉放在最後吃。
第一步,建議先喝湯。喝什麼湯也是有講究的,不能是豬骨頭湯、濃的雞湯、奶油湯等。這些湯的油能量太高,會擾亂胃,淡淡的蔬菜湯是最好的選擇。
不管是熱的涼的,蔬菜裡面的營養素在這個時候是最好吸收的,且蔬菜的能量比較低,體積比較大,多少都能占一點胃的體積。飯前先來碗蔬菜湯,蔬菜對身體好。
第二步,吃主食。這個很多人最後吃甚至不吃的食物,為什麼要放在前面吃呢?因為當胃腸道有餘地的情況之下,先把人體需要的能量底物打好,人體需要的能量底物是主食。
第三步,素菜。清淡的小菜,可以提供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最後,再吃動物性的肉菜。
此外, 掌握合適的烹飪方法也是會吃肉的必備技能。多用蒸、煮、炒等少油少煙的方法,少用油炸和烤的方法,也可以顯著減少烹飪中的油脂攝入量,讓肉更健康。
來源:搜狐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