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重視肺癌術後輔助治療 提升藥品可支付性
http://www.CRNTT.com   2023-09-10 09:47:55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胸外科主任胡濱教授(中)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教授金雪晶(右一)做客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9月10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6年中國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發布的數據顯示,在中國,每分鐘有超過8個人被診斷為癌症,每分鐘有超過5個人因癌症逝世。無論你有多麼不願面對,癌症確實潛伏在每個人身邊。而這其中,發病率最高的就是肺癌。

  近年來,隨著腫瘤驅動基因的發現和靶向藥物的問世,肺癌的治療邁入了精準診療時代,尤其是早中期術後靶向輔助治療手段的問世,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的 5 年生存率,有效改善其預後,為患者帶來了更大的治愈希望。

  早中期肺癌大多無明顯症狀,有約75%的患者在診斷時已處於肺癌晚期,錯過了最佳根治性治療時機,且生存率低,因此肺癌防治需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如何推進肺癌的早診早篩工作?目前在肺癌治療上有哪些科學規範的治療手段,能為患者帶來長期生存獲益?又有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胸外科主任胡濱教授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教授、中國藥學會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委員金雪晶做客新華網,對上述話題與網友進行交流。

  肺癌要早篩早診早治 將防治關口前移

  肺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堪稱“癌症頭號殺手”,嚴重威脅國民健康。數據顯示,肺癌每年新發患者數量約82萬,死亡人數71.5萬。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90%,早中期患者在根治性手術切除後仍有30%-70%的患者術後復發、死亡。

  “吸煙人群;長期暴露在二手煙、油煙、高致癌物質的環境人群;以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肺結核等疾病患者等人群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胡濱表示,“早篩早診”是提高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臨床上常用5年生存率來評估腫瘤治療的療效,腫瘤患者經過治療後,生存時間超過五年,又無任何復發跡象者,就可以認為臨床治愈。建議45歲以上人群盡早做肺癌篩查,早中期發現並規範治療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70%以上。

  近年來,國家積極推進腫瘤早中期篩查發展,在政策層面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要強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著力於控制癌症危險因素,降低我國人群癌症發病風險。對於肺癌防治工作的開展,金雪晶介紹說:“國家從肺癌的一、二、三級預防切入,鼓勵建立多元資金籌措機制,在控制導致肺癌的危險因素、推廣肺癌早診早治策略、降低肺癌患者治療負擔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自2005年起,我國相繼開展多項包含肺癌篩查在內的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項,如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和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逐步建立起我國肺癌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網絡,切實提高了我國居民肺癌篩查參與率和早診率,降低了死亡率”。

  篩查制度上,我國目前每年為超過22萬的項目地區居民提供肺癌風險篩查,每年開展低劑量螺旋CT篩查人次數超過9萬,切實提高了項目地區肺癌患者的早診率和治療率,有效降低了疾病負擔,產生了較好的健康、經濟和社會效益。

  “此外,我國在預防方面也有很大的推動,比如衛健委牽頭推進無煙環境建設等工作都是希望可以從源頭上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金雪晶說。

  重視肺癌術後輔助治療 讓術後疾病管理“有據可依”

  雖然肺癌有著不可小覷的發病率,但隨著社會發展以及健康知識的普及,人們體檢尤其是腫瘤篩查意識明顯增強,大量無症狀的早中期肺癌被檢出,並進行根治性手術。但由於惡性腫瘤具有“易復發”和“易轉移”的特點,早中期肺癌出現復發是很常見的情況,這也成了壓在肺癌患者心頭的一塊隱形石頭。

  近年來,更精準、高效、低毒的輔助靶向治療為早中期肺癌患者降低復發率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胡濱介紹:“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後輔助治療臨床獲益明顯。目前我國肺癌輔助治療主要包括輔助化療、輔助放療,及輔助靶向治療,也是國內外權威指南優先推薦的治療方式。”

  然而,輔助治療卻被很多患者輕視或者忽視。胡濱表示,早中期肺癌患者需注意術後復發轉移的情況,其中IB期患者5年復發率為45%,II期為62%,IIIA期高達76%;IB-III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處於36%至68%之間。女性有基因突變的比例高達70%,還有74%的患者可能會在術後出現轉移復發,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腦轉移。因此,術後的輔助治療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很多早中期的50%以上都是腺癌,有基因突變,現在有很多好的靶向藥物能為患者帶來更多獲益,也希望這類藥物最好能納入醫保,惠及廣大患者。

  在推進肺癌早篩,促進腫瘤防治關口前移方面,金雪晶認為,“像早中期肺癌患者術後輔助治療已經被國際和國內相關指南有較高等級的推薦,也有相對充足的臨床證據。在證據充足情況下也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創新的輔助治療手段可以在上市後及時納入到我們的保障體系裡面來,這樣可以讓早中期術後的健康管理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早中期輔助治療的出現可以提高早中期治愈。但對於大多數家庭而言,長期進行術後輔助治療帶來的經濟壓力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建議有總生存期獲益的早中期肺癌術後靶向輔助治療的創新藥物能夠及早納入醫保,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高用藥可及性,助力患者延長生存期,提升臨床上的“早中期治愈率”。

  提升藥品可支付性 讓患者盡早獲益

  近日,2023年醫保目錄調整迎來了新的進展,國家醫保局近期對申報藥品進行了初步形式審查。公告明確,2023年7月1日9時至2023年7月14日17時,共收到企業申報信息629份,涉及藥品570個。經審核,390個藥品通過初步形式審查。與2022年相比,申報藥品數量有一定增加。

  近年來,我國的醫保支付開始在往專利藥傾斜,此外,仿制藥集采等改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如此也意味著以臨床價值為導向、聚焦患者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具備有效性、安全性、創新性的藥物將成為醫保目錄調整的重點。

  金雪晶表示,國家政策導向的價值醫療體系以及醫保目錄動態調整長期機制,強調了“價值”的重要性。價值醫療對政府、醫院、企業三方所做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維度價值證據可以為目錄藥品遴選和臨床診療決策提供支持;企業可以從臨床價值、經濟價值、患者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四個層面多維度地闡釋產品價值。

  金雪晶認為,“創新藥物及新增適應症的藥物及時納入醫保目錄能夠豐富臨床用藥選擇,進而有希望延長患者生命,甚至是可以幫助患者早日回歸正常工作和生活,為社會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胡濱也表示,期待未來有更多切實有效、高價值的早中期肺癌術後靶向輔助治療的創新藥物能夠上市並及早納入醫保,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提高用藥可及性,助力患者延長生存期,提升臨床上的肺癌“早中期治愈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