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左起)中大研究團隊包括彭也博士、張琳教授、黃世萬教授、黃秀娟教授、陳家亮教授。右圖:中大團隊發現,某些特有的腸道細菌和代謝物,與接種新冠疫苗的免疫持久反應有關。(大公報) |
中評社香港10月20日電/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新發現了某些特有的腸道細菌和代謝物,它們與接種新冠疫苗後六個月內對疫苗免疫持久反應有關。研究發現,腸道中青春雙歧杆菌及其代謝物水平較低的人士,在接種mRNA新冠疫苗後的免疫記憶時間較短。研究結果已在權威科學期刊《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發表。
大公報報導,新冠疫苗的效力會隨時間下降,因此需定期接種加強劑。為進一步瞭解腸道微生態在調節疫苗免疫原性和對新冠病毒病持久免疫力方面的角色,研究小組對161名接種了兩劑新冠疫苗人士進行縱向研究,其中121人接種了mRNA疫苗,40人接種滅活疫苗。
青春雙歧杆菌發揮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在接種疫苗前(基線),及接種疫苗後的一個月和六個月,收集接種人士的糞便和血液樣本,分析中和抗體滴定濃度隨時間變化與腸道微生態和代謝物成分的關係。
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黃世萬表示:“中大醫學院之前的研究發現,青春雙歧杆菌在調節新冠疫苗效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今次研究提供了新證據,證實某些腸道微生物,包括青春雙歧杆菌及其相關的代謝物可影響疫苗誘導的體內免疫記憶的持久性。”
減低長者接種後的不良反應
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黃秀娟補充:“瞭解腸道微生態與免疫力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為提高疫苗效力持久性的策略提供指引。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在疫苗誘導抗體迅速減弱的同時,新的變種病毒正不斷湧現。”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指出:“這項新發現與我們早前的臨床研究結果一致,證明中大研發、含有青春雙歧杆菌的腸道微生態配方可增強抗體反應,並減低長者接種新冠疫苗後的不良反應。我們相信,此一發現將開辟透過調節腸道微生態來優化疫苗的長期藥效和安全性的嶄新路徑。”
團隊期望能促進研究以腸道微生態為靶點的輔助治療,從而加強全球的疫苗接種計劃。此外,醫學界亦應持續監測及評估接種多次新冠疫苗加強劑長遠會如何影響腸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