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泰報:美副總統切尼外交之旅 效果可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7 11:05:09  


  中評社香港3月7日電/泰國《世界日報》發表社論,指出美國副總統切尼最近不顧舟車勞頓,甚至生命危險,在亞洲中東進行1次漫長的外交之旅,其目的頗受國際傳媒的關注。眾所周知,本來布什白宮團隊,由布什總統、切尼以及前國防部長倫斯斐,形成所謂鷹派的“鐵三角”,雖然布什是拍板者,倫斯斐是執行者,但切尼則是靈魂。但是,自從倫斯斐下台後,“鐵三角”已經形同崩解,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競爭者參議員馬侃公然批判倫斯斐是最差勁的國防部長之1,表面是“打落水狗”,但實際是“打狗給主人看”,衝著的還是背後的切尼。而總統布什在民主黨掌控參眾兩院之後,權力大幅縮水,政策決定受到根本性箝制,講話也不能再那麼“牛仔氣”,而必須留有對話斡旋的空間餘地。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切尼只能“挺身而出”,為布什的戰爭政策強力辯護,並周遊列國,鞏固各方關係,企圖扭轉白宮面臨的頹勢。
 
  社論指出,切尼的這趟外交之旅,從表面上看,有這樣幾個目標,1是鞏固美國的軍事同盟,讓它們能夠支持華盛頓的戰略政策,走訪日本、澳洲是證明;1是為布什總統增兵伊拉克、阿富汗的新政策護航,為此他冒險勞軍,也在巴基斯坦施壓,要求斷了神學士的邊境後援;1是為美國或者以色列對伊朗的空襲做準備,這1點最為引人注目,因為伊朗核危機的發展已經到了1個臨界點,國際媒體也在紛紛報導各種傳聞內幕,而伊拉克美軍也罕見地展示伊朗暗中支持武裝分子的“罪證”,形勢已經迫在眉睫。

  布什的戰爭政策雖然遭遇國內外的強烈抗議,伊拉克局面也始終沒有好轉的跡象,阿富汗則因為美國把精力集中在伊拉克而讓神學士死灰復燃,戰爭強硬派早就沒有了往日的“趾高氣揚”,而變得灰頭土臉,但切尼在外交之旅中還是維持一貫的“鷹派”本色,甚至還使用了語言上的“遍地烽煙”策略,對美國國內的民主黨眾院領袖佩洛西發起抨擊,指責其反對布什的增兵政策是鼓勵恐怖分子擊敗美國;而批評北京在外太空“擊毀衛星”不是“和平崛起”;同時質疑巴基斯坦的懈怠是為神學士輸血,並讓凱達組織重新壯大,威脅穆沙拉夫採取更強硬的行動,不然美國將減少援助。問題是,切尼有沒有想過,他的孤獨之旅,他的強硬發聲,真的能扭轉乾坤,真的能改變目前的混沌局面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