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布什拉美之行 難有作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1 11:37:21  


  中評社香港3月11日電/澳門《澳門日報》今天發表題為“布什拉美之行難有作為”的社論,指出美國總統布什在伊拉克灰頭土臉,在國內不得安寧,在世界各地處處碰釘。如今他要進行一次拉美之旅,訪問巴西、烏拉圭、哥倫比亞、危地馬拉和墨西哥五國,想放鬆一下也辦不到。所到之處不會都是鋪上紅地毯,大規模的抗議活動此起彼伏,就連不去訪問的國家也有抗議活動。而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則在阿根廷的大規模集會上發表“反帝國主義”演講,“迎接”布什。 

  社論表示,這本來就是一趟布什對抗查韋斯之旅,也是對抗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之旅。為爭取拉美國家的支持,艾哈邁迪—內賈德上月訪問了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和尼加拉瓜三國。加上盛產天然氣的玻利維亞,這四個拉美國家在美國新保守派眼中宛如南方的“邪惡軸心”。 

  白宮和國務院為布什這次訪問制訂的策略,還是帝國色彩的“分而治之”伎倆。南方共同市場正在發展成為眞正的當地市場整合模式,而委內瑞拉去年成為該組織的正式成員。布什要對這個共同市場發動強大攻勢,利用各種戰略拉攏其中的巴西和烏拉圭。 

  社論稱,巴西是布什行程的重中之重。美國的如意算盤是通過半官方的方式,給巴西總統盧拉戴上“溫和改革家”的“桂冠”,意在讓他在南美大陸上代表一條不同於革命派查韋斯所走的道路。不過,南美各地的民衆並不接受布什這一套。 

  查韋斯積極主張通過南美天然氣管道等的工程,來整合這個南美大陸。但布什在訪問期間,提出有關生物燃料生產和貿易的能源協議,抗衡查韋斯之議。巴西和美國合共佔了全球乙醇生產量的七成。美國用玉米生產生物燃料,巴西則用甘蔗,由於氣候更溫和,巴西的穀物生長效率要高出五成多。巴西有南美最大的種植園, 

  但他們碰到了一個大問題——美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巴西乙醇徵收每加侖五十四美分的重稅。儘管如此,巴西二○○六年對美國的乙醇出口,仍達二○○五年的十倍。難怪美國的大財團和投資基金,都像強盜般在巴西瘋狂搜掠土地和投資夥伴。在巴西富足的聖保羅州,甘蔗種植正在取代柑橘和大豆。 

  社論指出,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上月為布什總統的這次訪問作準備期間,與相關國家官員舉行會談。他直奔主題說,巴西是“南美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不想依賴“伊朗和委內瑞拉這類國家”的石油。他對巴西生物燃料生產領域的高技術很感興趣,並強調說,生物燃料未來將是“巴西和美國之間的主要紐帶”。 

  理論上講,美國希望在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建立一套生物燃料生產跨國機制。但實際上,一個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乙醇歐佩克”組織,是不會出現的。不管外交說辭如何好聽,美國勢力強大的穀物游說組織,決不會允許任何一位美國總統向巴西乙醇開放自己的市場。 

  社論稱,會晤時,巴西總統盧拉談及這個問題,但布什總統顧左右而言他。美國國務院能源顧問曼紐爾表示,美國對巴西乙醇徵收的關稅,是不會改變的。布什政府制訂的中期目標是,生物燃料將佔美國能源消費的百分之五,一個細小的數額。前沙特駐美國大使費薩爾說,美國想擺脫對石油依賴的計劃,祇是個“政治神話”。此語可謂一針見血。 

  且不管哥倫比亞總統烏里韋和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隆,與布什將達成多麼友好的協議,也不管巴西總統盧拉和烏拉圭總統巴斯克斯,以多麼隆重的禮節來接待布什。事實上,在南美各地的街頭小民看來,查韋斯是國王,而用巴西工會領導人的話來說,布什才是頭號“恐怖分子”。 

  社論表示,南美絕大多數民衆和大多數政府都反對美國的代理人政權,布什在巴西訪問就遇到大規模暴力抗議活動。在這種背景下,布什醞釀的反查韋斯聯盟,注定要胎死腹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