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媒體:美政客抨擊中國前請三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6 09:41:57  


2006年4月11日下午,中國民航所屬八家航空公司的老總在華盛頓和美國波音公司的代表簽署協議,一次性購買波音737型客機80架,總金額共計46億美元。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等出席了簽字儀式。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此間新華網報導,就像競爭是體育的基礎一樣,競爭也是商業的精髓。那麼,為什麼美國製造商要一直抱怨被中國擊敗了呢?美國政治家又為什麼要支援這些錯誤的意見呢?美《國民評論》雙月刊網站11日就此刊發一篇署名文章,題為《在你開始抨擊中國之前……》 。

  “一股強勁而危險的力量已出現在全球經濟舞臺上,它是熟練勞動力的新源泉,讓美國工人喪失了競爭優勢,沒有人知道這股力量讓多少人丟掉了飯碗。由於這股力量,美國承受著巨額貿易赤字。最後,這個傢伙還建立了龐大的外匯儲備,大量投資美國政府債券,從而助長了美國的財政揮霍。” 

  為什麼美國政府不採取措施保護我們免受——泰格.伍茲的威脅呢?我是在說中國,但我說的也是當代高爾夫的傳奇人物。看看,中國和泰格•伍茲多像啊。 

  中國和伍茲都在競爭中取得了成功,也都在累積財富並進行投資。如果你把泰格•伍茲當成一個國家的話,他和中國簡直一模一樣。然而,我們每天都看到一些新的政治努力以保護美國工人和美國經濟的名義壓制中國競爭。那麼,保護我們免受泰格•伍茲危害的政策又在哪兒呢? 

  體育比賽的生命力就在於競爭,職業選手都接受這個前提。那麼,為什麼美國的製造商要一直抱怨被中國擊敗了呢?我們的政治家又為什麼要支援這些錯誤的意見呢? 

  就像競爭是體育的基礎一樣,競爭也是商業的精髓。競爭有利於消費者,它迫使商家改善產品,保持價格低廉。然而,有人雖然理解這些問題,但當競爭是來自外國時,就仍要搞個特例。為什麼要為中國或者說國內外競爭設置不同標準呢? 

  反對外國競爭者的理由之一是指責外國競爭者“不公平”——他們希望我們買他們的東西,但他們卻不買我們的東西。這種觀點認為,中國正通過累積目前已超過1萬億美元的巨額“貿易盈餘”欺騙我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