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注意南北韓鐵路通車後的政經效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4 09:33:18  


  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南北韓的列車上周正式穿越了三十八度線,這則新聞除了台灣外,不少全球主流媒體都以相當顯著的篇幅,報導並評論這個事件所具有的歷史意義。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我們以為台灣會忽略並不令人意外,但不注意不等於不重要,台灣不僅不該忽略這項訊息,反倒更應密切注意其未來的發展,畢竟在可預見的未來,它不可能不會跟台灣發生關係。

  這兩條因韓戰而中斷長達五十六年的鐵路幹線,分別是京義線與東海線,剛好沿朝鮮半島東西兩個海岸而行,原是半島上聯結南北非常重要交通動脈,但過去半個多世紀都處於中斷的狀態。這次在兩韓合作施工下在二○○三年陸續完成連接,並在經過繁複的協商後,於上周(十七日)正式舉行了試車儀式,分別由位於西岸的京義線自南韓的汶山往北駛向北韓的開城,以及由位於東岸的東海線自北韓的金剛山往南駛向南韓江原道的豬津,兩條試行路線雖然都不到三十公里,但重點在那條象徵冷戰的軍事分界線終於跨越了。不要小看這一小步,整個東北亞的地緣政治與經濟,可能都將因此而改寫。

  社論指出,促成這次貫穿南北韓的鐵路順利通車,主要是緣於在二○○○年金大中與金正日所簽署的“北南共同宣言”中,將連接南北鐵路與公路列為重點合作與交流項目,這中間雖經歷北韓核試風暴與六方會談的紛擾而數度推遲,但終究還是在今年以來雙方緊張形勢顯著降溫下,讓通車的時程順利成局了。

  對積極促成此次通車的南北韓領導人而言,這項突破當然各有濃厚的政治考量。南韓這邊今年剛好碰上大選年,即將卸任的總統盧武鉉急於藉由此一事件的效應,有效提升他個人日趨低迷的聲望,也讓近一兩年被在野黨所轟擊的“陽光政策”,有了可以重新操作的槓桿,並順便藉以拉抬年底執政的“開放的我們的黨”總統候選人的聲勢。北韓那邊的金正日也企圖藉此擺脫其自核試風暴以來的孤立處境,而對金正日而言,讓一個挺陽光政策的政黨繼續在南韓執政,對北韓是絕對有利的。

  經濟效應方面,短期而言最先衝擊的當然就是兩韓間的貿易關係,其中特別是京義線的貫通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最大,它將原本隔離南北的工業區可以完全有機的連接起來,不僅北韓的開城工業區可透過這條鐵路有效加以發展,原本依賴有限航班的金剛山觀光業也將藉這條鐵路得以大幅拓展。東海線的部分則是除了經濟效益外,還有潛在的政治效應,因為理論上如果全線鐵路修復,它是可以將韓半島的兩大政治中心:首爾與平壤整個給接起來的,這個聯結對未來朝鮮半島的前景會有怎樣的政治效應,真的很值得觀察。

  社論表示,對台灣而言,真正該注意的倒是這兩條鐵路貫通南北韓之後,對整個東北亞地緣經濟的衝擊。要知道,南北韓列車的貫通,其實是讓朝鮮半島與中俄這兩個龐大經濟體整個給連結起來了。曾有南韓的經濟學者形容,過去在地理上由於有北韓的阻隔,南韓位居在東北亞的大陸邊緣其實跟孤島沒有兩樣,它必須藉由航空或航海的方式才能與亞洲大陸連結,但如今這兩條鐵路貫通後,就完全改寫南韓在整個東北亞經濟版圖上的位置。以東海線為例,全線貫通後將可望與俄羅斯橫貫歐亞的西伯利亞大鐵路連結,南韓與俄羅斯之間的運輸成本將大幅降低,雙邊貿易量也可望大增,這同時也使釜山港可以發揮的功能更大。京義線由於會經過北韓的新義州,未來可再直通中國的丹東,進一步與中國的鐵路網連結。恰好在此同時中國也正在加緊其東北鐵路網的舖設,其中東部鐵路網部分計畫將沿中俄、中朝邊境界河的所有口岸都連接起來,而京義線未來也一定會與其連結。

  一旦這整個鐵路網能有效建立起來,一個過去只是紙上規劃的“鋼鐵絲綢之路”(Iron Silk Road),就整個活起來了,從南韓的釜山港透過鐵路走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已經不再只是想像,嘗試從地緣經濟的角度想想,未來看待東北亞地圖的角度,勢必將與過去完全不同了。

  當然在實際狀況上,目前僅僅只是一個試車,距離正式通車營運其實還早得很。而且通車之後還有一堆難題待解決,譬如北韓境內的鐵路多半年久失修,列車也相當老舊,多數還停留在一九六○年代的車型,時速很難達到四十公里,要讓北韓全境的鐵路現代化,南韓有學者估計還要花費三萬億韓元到八萬億韓元以上,這是不是全要由南韓埋單,尚在未定之天,但至少歷史的這一頁已經翻動了,南韓在完成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後,未來的融入東協加三的國家大戰略也非常清楚,這個鐵路網的發展也已經預見了這個企圖心。當台灣朝野正在全力拚內鬥的時候,抬頭看看外邊世界的變化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