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拓印支半島 制衡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9 08:43:30  


印支半島成為中美日三國政經新戰線,學者憂美國煽動衝突。
  中評社香港6月19日電/印支半島(又稱中南半島)上的越南、柬埔寨及老撾60至70年代飽歷抗美入侵的越南戰爭後,好不容易才逐步復甦。由於湄公河流域坐擁豐富天然及人力資源,加上處於地區戰略位置,中國、美國及日本近年均試圖擴大在該區的影響力,紛紛以協助發展當地經濟等方式,靠攏各國。印支半島頓成中美日三國政經新戰線。 

  據文匯報綜合報道,中日早已得知印支半島的政經潛力,兩國各出奇謀力圖增加當地影響力。中日早前已分別強化與東盟國家的合作,先後與東盟簽訂自由貿易協議(FTA),兩國在東盟國家的投資隨即飆升。中日其後亦加入東盟的《友好合作條約》,從而促進與越南、柬埔寨及老撾等國家的關係。 

  湄公河流域資源豐富 

  隨著印支半島的湄公河流域迅速發展,全長4,425公里的湄公河流經中國雲南省(流經中國境內稱瀾滄江)、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故被視為中南半島大動脈。該區擁有豐富的天然及人力資源,即時吸引中日的注意。 

  若湄公河流域能廣泛開發,等於掌中南半島發展的鑰匙。故此中日兩國不敢怠慢,日本早於90年代大量投資湄公河流域一帶;日本自衛隊亦於1992年加入聯合國維和部隊,並於翌年遠赴柬埔寨監察當地內戰後首次選舉。中國2005年則於昆明主辦“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主動向中南半島的發展提供財務及其他援助。 

  中國重視發展湄公河流域的另一原因,就是鞏固國內的政治穩定。中國希望將西部貧困地區變成吸引國內外投資者的磁石,從而縮窄與東部沿海地區的財富差距,後者正是威脅國內政治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國同樣重視中南半島的發展,早前中情局拘捕10人,粉碎老撾政變陰謀,此事一方面表示美國力主該區局勢穩定,另一方面則暴露其另一用心:向老撾示好,冀遏制中國。然而外界質疑,事件會否衝擊美國總統布什的東南亞地緣戰略。 

  學者憂美國煽動衝突 

  初步報告顯示,意圖推翻老撾政權的團隊獲得中情局等多個部門,以及多間美國防衛承辦商支持,故分析認為,究竟美國在此事扮演何種角色?是否期望借此遏制或抗衡中南半島附近的中國? 

  有學者表示,這有如重返冷戰時代,1960年代美國預計老撾會成為東西方的戰場,故在當地煽動衝突,其實是想向中國下戰書,繼而打擊左傾勢力。美國現今是否如出一轍,面對中國冒起成新超級大國,期望在中南半島國家挑起事端,減少中國帶來的威脅? 

  中美日不斷強化在印支半島的影響力,三國在新戰線“交鋒”的機會可能越來越多。哪一個國家能掌控中南半島,足以影響東南亞區以至亞洲區的地緣局勢。 
 
  越成經濟新寵 中美爭相拉攏

  另據《紐約時報》報道,越南近年在經濟上銳意革新,不僅吸引外商湧入投資,強勢躍升成為東亞新興經濟區。面對如此的經濟勢頭,美國與中國爭相與越南建立戰略盟友關係,越南則採取“拉美制中”的策略,以平衡中國的地緣政治勢力。 

  越南雖與中國同樣為共產黨執政的國家,意識形態上應屬中國盟友,但由於中國在亞洲的政經影響力日益擴大,越南領導人擔心會淪為中國的經濟附屬國,故近年刻意跟美國友好,以平衡中國的影響力。 

  隨著近年越南國家利益轉變,越戰對美越關係造成的裂痕正逐漸癒合,加上美國總統布什一直關注中國的亞洲戰略佈局,美方樂於提供越南所需的區域平衡力量。 

  報道指,中美拉攏越南成為盟友的競爭,似乎已有互不相讓的趨勢,並且擴大至軍事與經濟領域。 

  中美年投資額 各達156億 

  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刻意於去年4月,正值越南副總理阮晉勇準備接任總理前夕訪問越南,由於阮晉勇非常欣賞中國的“經濟開放改革”策略,故中國明顯希望藉此傳達支援越南的政治目的。 

  除了軍事,貿易與投資是另一個主要戰場。中美在2005年的對越投資金額旗鼓相當,各約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而美越雙邊貿易則增至80億美元(約625億港元)。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去年訪越時稱,中越06年雙邊貿易額將達100億美元(約781億港元)。 

  中美的民間企業大幅投資越南,除看好越南經濟前景外,也象徵經貿聯繫日益加深。英特爾已投資6億美元在胡志明市設立微處理器工廠,預計2008年正式投產。中國企業多投資越南的煤礦及鐵鋁礦等資源上,並計劃沿海岸線修築公路與鐵路,以連接中越兩國交通運輸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