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報:布萊爾下台 英左翼政黨時代宣告結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9 10:36:16  


  中評社香港6月29日電/泰國《世界日報》今天發表題為“英國左翼政黨時代實已宣告結束”的社論,指出英國首相布萊爾於5月10日宣布辭去工黨黨魁的職位,並於6月27日辭去首相的職位;因為根據英國的慣例,執政黨的黨魁會自動成為首相。預料繼任人會自動延續布萊爾的政治路線,唯一的例外可能是對伊拉克的政策,布萊爾的下台,多少和出兵伊拉克有關,繼任人不想繼續背上這個政治包袱,不過總的來說,工黨絕不會走回頭路,只會向前走,走向1個只有左翼招牌,但沒有左翼實質的模式。
 
  社論表示,10年前工黨取代保守黨,是由於保守黨在執行達徹路線時,已缺乏新意,而當時的首相梅傑,更缺乏政治家的稜角,但當時的換位,並非選民已厭惡保守黨的政策,而是想在政策上注入新意,而布萊爾的登場,並非選民改投左翼政黨1票,而是當時的工黨,已向右轉,已經融入保守黨的路線,與保守黨的政策合流,與當時歐洲的左翼思潮分流。而當時的布萊爾較年輕,有衝勁,有助英國更上1層樓。
 
  本來在1979年以前的英國,執政的工黨,是純左翼的社會主義政黨,比蘇聯以至中國的共產黨更共產主義化,人人吃大鍋飯,工會主導了工黨,因此工人當家,罷工時,失業後領援助金,加薪金減工時的後果,使英國的生產力大降,經濟力大減,淪為1個2流國家,發展遠遠落後於德國與法國。
 
  社論稱,自保守黨的達徹上台以後,壓抑工會的勢力,壓剝工人的要求,奉行多勞多得,效率至上的政策,又鼓勵競爭,奉行開放,在10年間,英國的經濟起飛,社會繁榮,非但超越了法德,還直追美國,在歐洲算最強,在全球亦算大富。就算是工人,生活亦比工黨時代好得多,在競爭的環境下,能者自然湧現,在開放的社會中,人才自然輩出,不若工黨時期的英國,受意識形態的框框局限。
 
  偏偏是工黨的布萊爾,更能走出意識形態的框框。他在社會公義與經濟增長中取得1個平衡,又在工黨精神與世界潮流中找出1條路線。社會公義是維持工人地位,工黨精神是照顧工人福利,但絕不能阻礙經濟發展,違反民主原則。於是他鼓勵工人與僱主共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工人亦同時享受應有的權利。在布萊爾時代,工潮比保守黨年代更少,倫敦的消費能力與地產升幅,差不多是世界之冠,人才湧入英國,英國更加興旺。倫敦的市場,僅次於紐約,最近且取代紐約,成為全球最大的集資中心,英鎊更偏強,在過去5年內,升值了30%多,在國際都會而言,倫敦對著紐約,有後來居上之勢。
 
  法國的社會黨,都承繼了1979年前英國工黨的衣缽,奉行吃大鍋飯政策,實行劫富濟貧,稅率痛苦指數為全球最高,每週工時低至35磅,亦為全球最低,結果富者與人才流向英國。法國近5年的經濟增長率只有1.5%,差不多是英國的一半。結果法國人民耐不住了,選出了1位保守的沙克吉為總統,是左翼的法國,突然向右轉。
 
  社論分析,在英國,左翼工黨的布萊爾並非全部向右轉,而是向右傾斜,反而申張社會公義,符合工黨精神,影響所及德國的梅克爾夫人放棄了左翼路線,就算是和沙克吉競選總統的女社會黨人士,已不再激進,因而這次並非大敗,而是小挫,因此這次就算布萊爾已走,左翼政黨時代實已結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