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東非標準報:中國人成功地把“中國”帶到非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8 14:56:32  


資料圖:內羅畢大學的孔子學院是非洲第一所孔子學院。
  中評社香港7月8日電/王善昆(音譯)來自中國江蘇省,于2000年來到肯亞首都內羅畢。

  據肯亞《東非標準報》報道,與很多在肯亞的中國人一樣,王是持為期3個月的旅行簽證,以考察商業機會的名義來到此地的。後來,他留了下來,創辦了東方發展集團(Dong Fang Development),擁有兩家紡織品商店、一家室內裝飾商店、一家建材商店和汽車零售店。在內羅畢,王一共雇傭了70多名工人。

  在這70人當中,既有肯亞人也有中國人。王說:“中國和肯亞是好朋友。在這裡做生意比在中國容易。我進口很多東西,這裡沒有工廠,什麼都要進口。”他用不流利的英語說。如今他的全家都住在內羅畢,王每年回中國兩次。他說:“如果生意做得好,也許會長期留下來。”

  並不只有王才這樣。有3000~5000名中國大陸人士居住在肯亞。如果算上未登記在案的以及出生在國外的中國人,這個數字會上升至1萬。此外,從事旅行和貿易的人數也不斷上升,去年,有1.4萬名中國人到肯亞旅行,比2005年的1萬人大幅增加。

  1996年,中國人對肯亞還沒有什麼興趣。11年前,肯亞很少有中國人,內羅畢只有一家中國餐館——上海餐館。現在,內羅畢的中餐館已增至40來家。

  中國人在肯亞做什麼?普通中國人為什麼要遷居至肯亞?2000年,袁鳴宇(音譯)來到肯亞時是想尋找機會。在去肯亞之前,袁在一家超市工作,現在,她擁有一個汽車修理中心。“之前,我白天在修車廠工作,晚上要料理餐館,實在太累了,所以我把餐館轉讓給我最好的朋友。”袁說。

  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譚武(音譯)帶著妻子和女兒也來到肯亞。譚一家辛辛苦苦地經營著一家中國餐館。他擔心女兒快要忘了中文,他們已經有5年沒有回國。

  儘管海外生活不確定,但很多中國人已成功地把“中國”帶到了非洲。在內羅畢,花2600美元買一個衛星天線,就可以收看中央電視臺。如果你覺得價錢太貴,肯亞國家廣播電臺和公民電視臺,每天都會轉播兩小時中央電視臺的節目。

  這裡不僅有中國的娛樂設施,而且很多消費品上都貼著“中國製造”的標簽。就像在北京的街頭,這裡能買到便宜的新鮮水果蔬菜。此外,肯亞也生產茶葉,有高溫多雨的赤道氣候、數不盡數的中國餐館,中國人已把肯亞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家鄉。

  不過,海外生活也並不是完美無缺。越來越多的當地人抱怨中國人的企業搶走了就業崗位。肯亞記者哈米斯說:“中國人是經銷商、零售商、生產商。中國產品比肯亞產品便宜,他們在所有項目上都佔有優勢。”

  並非所有的中國人都是商人,還有的是醫生、非政府組織及教會工作人員、新聞記者以及教師。有一些人在內羅畢大學的孔子學院工作,這是非洲第一所孔子學院。

  肯亞貿易商也去中國考察。擁有一家旅行裝備公司的約翰.勒德瓦先生說:“肯亞以前一直從迪拜進口商品。現在我們從中國進口,因為迪拜的商品實際上也是中國製造的。”

  但對於研究中肯關係史的學者們而言,中國人在肯亞經商的時間可追溯至1405年,那一年,中國商人第一次抵達肯亞馬林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