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朝鮮關閉核反應爐對美帶來積極啟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9 10:23:29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美國《世界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令全球關注的朝鮮核危機經過漫長及一波三折的反覆後,終於“軟著陸”,平壤宣布關閉寧邊核子反應爐,並迎接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武檢人員前往檢查,與此同時,韓國與國際社會承諾的重燃油也運抵朝鮮。雖然誰都無法預測未來還會發生什麼變化,但不容否認,朝鮮去核化已經邁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在這場曠日持久,涉及全球強權和區域強權共同參與的外交斡旋中,竟然沒有一個輸家,大家都是贏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典範。 

  社評分析,朝鮮核危機爆發的時候,與戰前的伊拉克危機,以及目前還在持續的伊朗核危機一樣,充滿著引爆戰爭的危險,甚至在某些方面,朝鮮核危機比中東地區的危機嚴重得多,因為在危機期間,平壤獨裁強人金正日還下令進行了核子試驗,並聲稱擁有了核武器,導致戰爭的陰影籠罩。但是,朝鮮核危機還是度過了重重關山,經歷了希望和挫折起伏不定的種種變化,最後才收穫豐碩的成果。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美國始終沒有放棄外交解決的念頭,而中俄等國不但堅持反對華盛頓先發制人的戰爭,同時也身體力行,主動出擊,推動和談進程,這兩者缺一不可。縱觀伊拉克危機,布什從頭至尾都已經抱持攻打胡森的思路和決心,外交斡旋只是“做秀”,讓外界以為白宮已經仁至義盡,戰爭是最後的選擇。但是,朝鮮核危機情況不同,或許布什因為將戰爭重點放在中東,無暇顧及東亞,也或許布什對再打一次朝鮮戰爭把握不大,不管怎樣,在朝鮮核危機問題上,布什沒有放棄過“外交解決”的“念頭”,這就是和平的基礎。講穿了,在今天的國際秩序中,美國有“動手”的“邪念”,大勢真的就不妙。當然,因為金正日這樣的獨裁者常常玩弄戰爭邊緣遊戲,搞得不好,就會“擦槍走火”,給美國鷹派太多的“藉口”,最終把美國逼上動武的絕路。因此,要讓美國尤其是布什“不動武”的念頭存續下去,中俄等大國就不能只是口頭上反對美國發動戰爭,而應該主動承擔責任,對當事者施加壓力,推動談判,讓美國看到和平解決的希望,也給美國總統說服五角大廈鷹派“利多”因素。在朝鮮核危機上,主動積極的姿態成為“外交解決”的關鍵之一。由此可見,讓美國不動武,美國總統的“外交比戰爭重要”的信念至關重要;同樣,要阻止美國貿然動武,世界其他大國以及區域大國不能只耍反戰的“嘴皮子”,而要承擔“穿針引線”、“添柴加溫”的責任,幫助美國化解紛爭。 

  其次,要一攬子解決危機,必須要有一個能夠說話算數,能夠代表各方利益的組織來合作背書,在朝鮮核危機的外交折衝過程中,“六方會談”這個機制發揮了重大的因素。這個機制不是聯合國,只有決議沒有執行力,只有冗長的爭吵,沒有高度的共識;同樣,這個機制也不是北約組織,美國的意志和西方的利益主宰一切。 

  社評指出,六方會談這個機制綜合了大國的利益,也切身考量了區域的平衡,更把當事國的利益放在談判的主要位置,從而能夠達成各方妥協,在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原則前提下,滿足朝鮮的要求。 

  朝鮮核危機處理的成功,證明在解決區域棘手爭端的時候,“六方會談”這樣的機制,可以補充聯合國機制的不足,可以避免北約機制的偏頗,區域利益和全球利益接軌,大國利益和小國利益融合,效果不錯。 

  當然,人們會說,如果沒有反恐和伊拉克戰爭,導致美國分身乏術,只能依賴中國主導朝鮮核危機的“六方會談”,這個問題就不一定是今天這樣的結局。這樣分析沒有什麼錯,把中國視為大贏家,也沒有錯。 

  社評表示,但是,美國應該清楚地看到,朝鮮核危機的和平解決,美國得到的東西遠遠比耗資巨大、犧牲慘重的伊拉克戰爭來得多的多。而朝鮮在化解與美國的戰爭敵意之後,平壤、華盛頓的秘密建交談判也在水面下進行,這對美國在東亞地區維護其戰略利益和“箝制中國”意義重大,也是朝鮮核危機解決後白宮的意外收穫。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