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遠程航空兵恢複巡邏 美B52直訪“熊”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05 09:51:23  



  五、裝備情况及型號演變 

  1、裝備情况 

  美空軍共生産了744架B-52轟炸機,最後1架B-52H型機于1962年10月交付。根據美國和俄羅斯1991年簽訂的戰略武器削减條約,美國空軍的B-52C/DE/F/G飛機全部放置在亞利桑那州的戴維斯芒森空軍基地的航空航天維修和再生中心。剩下的93架B-52H型機全部配屬在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的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第2轟炸機聯隊和第917聯隊(後備役)和駐北達科邁諾特空軍基地第5轟炸機聯隊(36架)。2、型號演變 

  B-52從最初的原型機到現在的H型機曆經多次的改進和升級。第一架原型機代號XB-52,1951年11月出廠,1952年10月試飛。YB-52是第二架原型機,近似XB-52于1952年10月試飛。 

  B-52A是生産型的原型機,外觀上放弃了前兩個型號的縱列雙座機組布局,采用幷列常規布局。生産了3架,1954年8月試飛。機身加長0.915米,改裝推力43.1千牛(4400千克)的J57-P-9W發動機,該系列發動機爲B-52長期使用。翼上挂兩個容量爲3780升的副油箱,使總載油量達132000升。飛機最大總重188250千克。起落架機輪可操縱轉向,側風著陸適應能力强。最大速度提高到1045千米/小時。NB-52是由B-52A改裝的X-15高超音速研究機的母機,由NASA管理,共改裝兩架。2004年NB-52退出NASA現役機隊。 

  B-52B是第一種批生産型,由B-52A改進而成,1954年12月首飛。1955年6月開始裝備部隊,機上乘員8名,共生産50架。改裝J57-P-19W發動機,總重190500千克,能執行核轟炸和常規轟炸任務,也能進行照相偵察。MD-9型尾炮塔上有4挺12.7mm的機槍,采用自動雷達跟踪瞄准裝置。在彈艙內可挂照相機和電子偵察短艙。B-52C是B-52B的改進型,結構相同,但改裝J57-P-29發動機。1956年3月試飛,6月裝備部隊,共生産35架。副油箱的容量加大,每個可裝5675升燃油,飛機總重增至204000千克。乘員改爲6人。 

  B-52D是C的改進型。共生産170架,1956年12月開始裝備部隊。彈艙內可挂偵察短艙。航程和重量增加,乘員6人。爲了繼續服役,1977年作了結構延壽,幷裝了新型電子設備。大批B-52D型的服役使美空軍有了可靠的、全面的對蘇戰略核轟炸能力。 

  B-52E改進了投彈、導航和電子設備。加裝AN/ASB-4型轟炸雷達和導航系統。共生産100架。 

  B-52F改裝推力更大的J57-P-43W發動機。1958年6月裝備部隊,共生産88架。 

  B-52G是以F型爲基礎的重大改進型號。該型號减輕了機身重量,增大航程,可携帶空地導彈。飛機總重217700千克。1959年2月裝備部隊,共生産193架。結構减重4500千克,機翼和垂尾基本上是新設計的。垂尾高度降低了2.31米,弦長略有增加,這是辨認G和H型較好的特征。。機翼采用長達24.4米的整體壁板,因此加大了翼內油箱容積。外挂副油箱容積减小,且固定在機翼下,因爲B-52幷不需要拋弃副油箱。機身結構簡化,後部射擊員座位改爲安排在前部乘員艙內,因此取消了後部增壓座艙以及相關氧氣、通信設備。尾炮因此改爲遙控控制。機翼下內側發動機短艙與機身間加裝挂架,可載兩枚AGM-28B“獵犬”空地導彈,或ADM-20B“鵪鶉”誘惑導彈。

  1971年G型進行了第一次改進,能携帶20枚斯拉姆。加裝了用于低空突防的光電探測系統。光電探測系統裝在機頭兩側下部的可旋轉炮塔內,右側是AAQ-6前視紅外掃描器,左側裝AVQ-22微光電視。1978年,有98架B-52G進行了第二次改進,使其每側內翼挂架可各帶6枚AGM-82B空中發射巡航導彈,同時保留在內部彈艙携帶斯拉姆導彈及其他武器的能力。全面更新了進攻電子系統,把50年代的模擬式設備更新爲全數字式的。電子組件有完善的抗輻射保護。這種B-52G有翼根整流罩,是和別的B-52G的主要區別。

  1989年底完成改進。另外40架沒有進行上述改進的B-52G加裝了綜合常規外挂管理系統,借助可插入式預編程磁帶,可將各種武器的參數輸入武器計算機內,從而可使用更多種類的武器。這40架B-52G中,有30架進而加裝了AGM-84“魚叉”反艦導彈,一次可外挂8枚。到1991年總共還有138架B-52G在服役,從1992年開始逐步退役。B-52H是G型的改進型,是B-52目前最新、最後一個型號。

  1960年7月試飛,1961年3月裝備部隊。共生産102架。改裝了推力7720千克)的TF33-P-3渦扇發動機,因此航程增加10~15%。尾部炮塔的4挺機槍改爲一門ASG-21型火控系統控制的M61A1型 6管機炮。改用新型的電子對抗系統。在最近幾年,該炮已經被新的電子自衛對抗裝置取代。內、外發動機短艙間的挂架上,可帶金屬箔條和紅外誘餌發射器。

  1971年H型第一次改進,內容與B-52G同期改裝一樣。1978年95架B-52H又和98架B-52G一起進行了相同的改進。改進後的B-52H沒有翼根整流罩。

  1982年這95架B-52H在彈艙內改裝了携帶通用戰略武器的旋轉式發射架,每個發射架能携帶8枚AGM-86B導彈,此外還能携帶斯拉姆導彈、先進巡航導彈及核炸彈。1989年首架改裝完畢的B-52H服役。

  1993年6月,47架B-52H開始新的改進,包括改進以MIL-STD-1760數據總綫爲核心的先進武器控制系統,加裝GPS全球定位系統。改進後的H型可携16枚“魚叉”反艦導彈、或6枚AGM-142A空地導彈,或12個聯合直接攻擊武器,使其常規作戰能力大大提高。(來源:中青在綫-青年參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