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軍事基地挺進北極 爲爭奪資源作戰略部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29 16:24:24  


美國C-130“大力神”(Hercules)中型渦槳戰術運輸機。(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0月29日電/作爲美國准軍事力量的海岸警衛隊“進逼”北極,是美國爭奪北極資源的重要部署。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人文章稱,巴羅鎮,位于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最北端。10月25日,美國海岸警衛隊一架WC-130氣象觀測機從這里起飛,前往北極點,沿途進行考察。據美聯社報道,海岸警衛隊所展開的地形勘探工作,是在爲北極軍事基地的建設做准備。

  在領土最北端建基地

  巴羅鎮在美國最北端,人口約4000人。根據初步設想,基地將建在該鎮附近,時間最晚在明年春天。海岸警衛隊阿拉斯加地區指揮官、海軍少將阿瑟·E·布魯克斯說,海岸警衛隊計劃先利用巴羅鎮現有設施,設立一個季節性基地。海岸警衛隊會在這里部署直升機、小型船只或者固定翼飛機,執行海上搜索、救援等任務。

  早在1942年太平洋戰爭期間,巴羅鎮就建設了美國海軍的早期預警雷達站,是防範日本入侵阿拉斯加的“戰略之眼”。冷戰期間,巴羅觀察站幾度在美國海軍與海岸警衛隊之間交接。有意思的是,往往在美蘇關系緊張時,巴羅觀察站便收歸美海軍作戰部長直轄,因爲該站位置剛好處在蘇聯戰略轟炸機從堪察加半島或摩爾曼斯克基地突破美國本土防空網的捷徑上。當美蘇關系緩和之後,巴羅觀察站就被移交給海岸警衛隊,用于引導當地漁民避看冰山和海上飓風。最近10餘年間,巴羅觀察站只有不到15名當地志願者服務,觀測器材也只有服役了30多年的“海盜羅盤”氣象雷達。

  進逼北極只因有利可圖

  美國軍方在遺忘巴羅觀察站多年後,突然對它産生濃厚興趣,絕非“念及舊情”。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在全球變暖大背景下,巴羅鎮所處的北極圈正成爲炙手可熱的“圈地對象”。北冰洋冰層融化速度超過預計,未來十多年里,北冰洋內可能出現“西北航道”。届時歐洲船只將不必遠走巴拿馬運河,而可以沿北冰洋海岸,穿越白令海峽,直達亞洲。大西洋至太平洋的航綫,由此縮短將近1/3。

  除了保障商業航行安全,美國也有防範俄羅斯“冰海奇襲”之意。隨著冰層化解,俄羅斯核潜艇接近美國極地海岸將更加容易,再加上俄羅斯戰略轟炸機恢複北極上空戰略值班飛行,令美國軍方不得不有所動作。要知道,俄羅斯導彈和轟炸機如果穿越北極攻擊美國的話,美國部署在東歐及日本列島上的導彈防禦系統將鞭長莫及。

  爭奪北極各有優勢

  此外,冰層融化還使海底油氣等資源開發變成現實,這一前景使得周邊的俄羅斯、加拿大、丹麥等國紛紛加入北極爭奪戰。面對這些“先下手爲强”的競爭者,美國决心以軍事基地顯示自己對北極相關區域的主權,無疑是最具有“山姆大叔本色”的方式。

  與美國相比,俄羅斯、加拿大和丹麥三國在北極爭奪戰中享有不同的優勢。俄羅斯始終視北極爲自己的戰略大後方和攻擊北約的戰略通道,早在冷戰期間就致力于經營極地軍事網絡。著名的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第37航空集團軍(俄羅斯所有戰略轟炸機隸屬該單位)和戰略火箭兵都擁有相對完善的北極據點。

  而在北約中處于“第三梯隊”的加拿大和丹麥也不示弱。兩國擁有全球一流的破冰船隊和適合極地航行的導彈護衛艦,也有規模龐大的北極港口提供後勤支援。因此一旦投入北極爭奪戰,兩國也有相當的勝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