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普京是怎樣對待蘇聯曆史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3 16:57:04  


圖爲十月革命前夕,列寧以化名伊萬諾夫登記的身份證。在對待列寧的評價問題,體現了普京的曆史觀。當有人提出把列寧的遺體從紅場遷回故鄉安葬時,普京明確表示:“我反對這樣做。許多人把自己的生活與列寧聯系在一起。”
  關于曆史,人們不太陌生的一個比喻是,它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像一個人的記憶那樣重要。一個人喪失了記憶就會成爲白痴;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輕慢和忘記自己的曆史,那將是不堪設想的,至少不會是一個擁有成熟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的國家和民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段名句:“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曆史科學。”兩位經典作家把曆史視爲“唯一的科學”,意在强調,曆史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創造和積累的實踐經驗、知識理論以及思維方法的百科全書,因此,在走向未來的行程中,人們的思維方式、理論建樹和實踐創造,必須要有充分的曆史感作爲基礎。所謂曆史感,無非是站在曆史的高度來認識和解决現實中的問題,通過掌握曆史繼承和發展的內在規律,從容地走向未來。

  在當今外國首腦人物中,俄羅斯總統普京算是一個具有濃厚曆史感的政治家。比如,他喜歡讀兩類書,一類是俄羅斯經典名著,如果戈理、契呵夫、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另一類是描寫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和斯托雷平等俄羅斯曆史上著名政治家的傳記。對普京來說,這些閱讀和欣賞習慣,無疑是培養和積累其個人曆史感的重要方式。

  在公開的政治活動中,普京也時常有意傳達和宣傳他對俄羅斯曆史傳統的重視。2000年3月,剛剛當選俄羅斯總統的普京爲來訪的英國首相布萊爾精心設計了一天的行程:讓布萊爾夫婦從英國直達聖彼得堡,在沙皇時期建立的豪華酒店和自己舉行會談,然後一起到馬林斯基劇院觀看蘇聯時期的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 1944年創作的歌劇《戰爭與和平》。這個安排,讓初次相識的布萊爾體會到“他是一個有政治遠見,深知自己應該做什麽的人”。1991年以前,普京像其他政府官員一樣,在辦公室里挂列寧的肖像。蘇聯解體後,大多數人選擇挂葉利欽的肖像,而普京的選擇却是挂彼得大帝的肖像,幷且至今不變。在總統辦公室懸挂彼得大帝肖像,這對俄羅斯人可以視爲一種示範。普京還根據一個小女孩的建議,讓有關部門建立了一個“學齡公民俄羅斯總統網站”,讓兒童文學作家專門爲這個網站撰寫稿件,幷開辟了一個網上游戲:讓游戲玩家作出某一個重大曆史决定,游戲中會同時出現俄羅斯曆史上一些著名的政治家一起參與的情景。

  在俄羅斯遭受挫折時成爲總統的普京,如此熱衷于“往後看”,顯然是在表達他的一種强烈理念:再塑一個强大的俄羅斯。普京曾說:“我有一個夢想,希望能有這麽一天,俄羅斯人能够說:‘我爲生在俄羅斯而感到自豪。’”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厚重的曆史積澱,前人創造的文明和體現出來的智慧,使普京相信俄羅斯會重新變得强大起來。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推動蘇聯解體的那股勢力,是從否定蘇聯曆史開始他們的行動的。蘇聯解體後,面對俄羅斯國力和影響力急劇下降的局面,怎樣看待蘇聯的曆史,就成爲整個社會無法回避的課題。毫無疑問,在這個問題上,普京擁有濃厚而敏銳的曆史感,有的傳記作家甚至把他的這種曆史感稱爲“蘇聯情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