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伊阿戰爭支出軍費七千億 爲海灣戰爭7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5 13:37:31  


芝加哥格蘭特公園,戰靴是“伊拉克戰爭的代價”展覽的主角,每一雙靴子都代表一個在伊拉克陣亡的士兵。
  中評社香港12月25日電/60號墓區中新的墓碑不斷竪起,一撥撥上了年紀的老人前來吊唁,白發人送黑發人,凄凉無比。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稱,每個周六,葆拉·戴維斯老人都會來到60號墓區,爲兒子送上一束鮮花。“我這輩子再沒別的指望了。只有在這里,我似乎還能找到點兒安慰。”兩年前,戴維斯的獨生子在伊拉克陣亡,時年僅19歲。

  戰爭帶給美國人的傷痛,明白無誤地寫在這位母親的臉上,更刻在華盛頓市郊阿靈頓國家公墓的20多萬座墓碑上。60號墓區,則是專門安葬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陣亡者的專區。

  過去的一年,似乎永無寧日的伊拉克亂局仍是布什政府最大的政治包袱,也是當今整個美國不斷滴血的一個刺眼傷口。而在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正卷土重來。“9·11”後,美國政府帶著“改造世界”的雄心發動了這兩場戰爭。但時至今日,當初的抱負早已烟消雲散,剩下的只是無窮無盡的夢魘。

  冰冷的數字,絕望的眼泪

  戴維斯早年喪夫,與獨子一直相依爲命。兒子死後,她一人孤苦伶仃。這兩年來,她每周六都會到60號墓區爲兒子上墳,風雨無阻。在這里,她還認識了一位與她遭遇相似的老太太,兩人還成了朋友。而一起上墳,就成了她們的“聚會”時間。

  “我哭過,但現在眼泪哭幹了,剩下的只有絕望了。”她說。在整個60號墓區,新的墓碑不斷竪起,地下埋葬的多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看著一撥撥上了年紀的老人前來吊唁,白發人送黑發人,凄凉無比。

  要衡量美國爲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付出的代價,數字是最簡潔的說明:一是軍費支出,二是傷亡人數。據華盛頓獨立智庫—軍控和防擴散中心最新統計,美國國會迄今已累計批准了7000億美元的伊、阿戰爭軍費,是朝鮮戰爭的兩倍,第一次海灣戰爭的7倍。伊戰和阿富汗戰爭已成爲美國曆史上第二昂貴的戰爭,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戰。2007年,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上的費用達1376億美元之巨,相當于每個美國家庭負擔5000美元。而截至12月20日,美軍在伊拉克已死亡3896人,在阿富汗,美軍陣亡的數字是400人。

  “關于戰爭的戰爭”

  伊、阿戰爭改變了美國的政治格局。在兩場戰爭的同時,美國國內的反戰鬥爭一直也沒有停止,這被稱爲“關于戰爭的戰爭”。

  布什因伊拉克戰爭淪爲“跛足總統”,民主黨人也是憑著反戰主張在2006年中期選舉中奪回了國會控制權。但一年下來,盡管民主黨人不斷在國會提出要求撤軍的議案,但終因難以爭取到足可推翻布什否决權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數票而毫無建樹,這讓草根階層的反戰人士大失所望。

  作爲民間反戰的“旗手式”人物,“反戰母親”辛迪·希恩再次出手了。作爲民主黨的支持者,7月23日,希恩及其支持者前往華盛頓國會山請願,要求民主黨人啓動彈劾布什的程序,但遭到拒絕。她當即宣布將履行諾言,與佩洛西競爭衆議員席位。最近,希恩的競選總部已正式開門營業。

  目前,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分別駐有15.8萬和2.5萬軍隊。近期隨著伊拉克暴力沖突的减少,軍界不少人呼籲把更多的資源投到阿富汗。但不管怎樣,對布什而言,由他發動的這兩場戰爭已成了爛攤子,在伊、阿之間重新平衡,只不過是拆東墻補西墻,拖延時間而已。而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雙重夢魘”,恐怕還要繼續做下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