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本自衛隊强化兩栖戰力 劍指釣魚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09 10:17:27  


2006年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附近的一個海軍兩栖演戲基地,美國海軍陸戰隊官兵與日本陸上自衛隊隊員進行兩栖登陸作戰演戲。(資料圖)
  繼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金剛”號導彈驅逐艦成功進行導彈攔截試驗後,日本加快了海基導彈防禦力量的建設。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軍火商剛與日本簽訂合同,爲日本第三艘“金剛級”導彈驅逐艦進行升級,使其具備與“金剛”號相同的導彈防禦能力。 

  各種分析認爲,雖然日本宣稱建設導彈防禦系統是要防範朝鮮導彈,但其真正目標是中國。不僅如此,日本自衛隊還大力推動登陸與反登陸能力的提升,這都凸顯了日本防範中國的心理。 

  整編兩栖部隊 

  派兵赴美學戰法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前方道路:亞洲導彈防禦》指出:“雖然朝鮮的導彈被公開指爲首要威脅,且似乎是驅動日本發展反導系統的原因,但研究發現,日本打造防禦系統實際上考慮的是:中國才是最大的威脅”。 

  如果說日本加强導彈防禦系統建設,防範中國的意圖還比較隱蔽的話,那麽日本自衛隊近年來大力加强登陸與反登陸作戰能力,則針對中國的企圖更明顯。台灣一家軍事媒體近日報道說,日本軍事戰略方針由“北方守備”向西南警戒轉變,防範“周邊鄰國對日本西南島嶼的軍事滲透”成爲重要內容,陸上自衛隊也在平時部隊編成及訓練綱要中充分考慮到登陸與反登陸作戰的因素。 

  2004年日本修改了防衛計劃大綱,將加强偏遠島嶼防衛作爲核心內容,其根據是“中國未來有可能通過‘入侵’先島諸島等島嶼來轉移國內矛盾的視綫”。 

  海軍陸戰隊是執行登陸與反登陸作戰的主要力量,屬攻勢性質的兵種。二戰後,受《和平憲法》的限制,日本自衛隊不能擁有這一兵種,但是隨著《和平憲法》的藩籬被逐漸突破,日本陸上自衛隊開始發展自己的登陸作戰力量。在編制方面,原駐扎在本州西部的第12、第13師團被縮編爲機動性更强的“沿岸配備旅團”,以直升機、輪式戰車爲主要裝備,具備在交通條件良好的日本國內快速移動部署的能力;駐四國島的第2混合旅團則幹脆編成海上機動旅團,在整個組織指揮框架內與海上自衛隊聯成一體,其作戰性質與外國的海軍陸戰隊相差無幾,可隨時乘船出海實戰。 

  至于訓練方面,2006年1月9日至29日,125名陸上自衛隊隊員在美國加州彭德爾頓基地與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超地平綫兩栖登陸作戰”。這是一個新的作戰模式,它拋弃了一個多世紀來乘登陸艇强攻海灘的慣例,模擬通過直升機空降强攻,或在不設防海灘登陸後乘車襲擊敵人。赴美的自衛隊隊員回國後又充當種子教官,向其他自衛隊單位普及推廣兩栖登陸作戰技能。 

  同年8月,日本陸上自衛隊第7裝甲師團在北海道的東千歲訓練場舉行登陸演習,模擬由兩栖運輸艦和LCAC高速氣墊船交替運載90式主戰坦克登岸,戰勝“小股不明滲透者”(由自衛隊守備部隊扮演)的抵抗,“收複”西南被占島嶼。 

  調配先進戰機戰艦 

  提供海空力量支援 

  衆所周知,登陸與反登陸作戰幷非純粹的地面部隊之間的較量,更是軍隊之間整體力量的抗衡,如果缺乏來自海上與空中力量的掩護,登陸部隊無法行動。 

  日航空自衛隊已准備把駐守在沖繩那霸空軍基地的F-4“鬼怪”式戰鬥機更換成更先進的F-15“鷹”式戰鬥機。海上自衛隊則已擁有10多艘大中型兩栖登陸艦艇,特別是4艘“大隅”級運輸艦實力不凡。每艘“大隅”級運輸艦可裝載10輛90式主戰坦克、330名全副武裝士兵和2艘LCAC型氣墊登陸艇;如果不裝坦克,則可以裝載800名左右的武裝士兵。 

  此外,根據日本防衛省新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日本已開始建造4艘1.35萬噸級直升機護衛艦,計劃首艦于2009年3月服役,它最多可搭載8架CH-47運輸直升機,或者10架UH-60通用直升機。日本海空力量的增强,都將爲陸上自衛隊的登陸與反登陸作戰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新聞分析:日本自衛隊“劍指”釣魚島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此番大力加强登陸與反登陸能力建設,分明是沖著釣魚島而來。 

  隨著日本戰略重點由北向西南轉移,在兵力部署上,日本優先將先進裝備配備到西南方向,大幅度增强西南部飛機和戰艦數量。同時日本加强西南部自衛隊的合成訓練及與美軍的協同作戰能力,提高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實戰水平,幷把所謂“島礁防衛”正式列爲自衛隊的任務目標,以加强對中國的軍事遏制。(來源:國際在綫-世界新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