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本海洋探測重在深海 擴張實力搶奪海洋資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6 11:10:14  


日本深海探測調查船。(資料圖)
  2月11日,日本《産經新聞》報道,日本政府首次引進了三維海底探測船。日本雖然是海洋大國,技術也很發達,但長期以來,日本只有二維平面測量船,無法滿足日本對周邊海域資源探索的渴求。 

  “資源”號船長86米,寬40米,總排水量達1萬噸。日本政府花費了232億日元巨資(100日元約合6元人民幣)才從挪威資源探查公司購入該船,其主要特點是能够通過立體成像對海底地形進行詳細分析。 

  “海洋日本論”抬頭 

  近年來,“海洋日本論”在日本大行其道,其核心觀點是主張日本積極向海洋前進,幷抑制大陸國家走向海洋。2005年秋,日本經團聯向政府提交《海洋與日本——21世紀海洋政策建議》,該建議以“海洋日本”立論,要求政府制定《海洋基本法》,設立相關閣僚會議、海洋擔當大臣等。 

  在安倍內閣時期,經團聯的“海洋日本”夢想上了一個重要的台階。2007年4月,日本國會通過了《海洋基本法》,該法規定,日本新設海洋政策擔當大臣,幷設置以首相爲本部長的綜合海洋政策本部,負責制定日本政府的中長期海洋政策方針,幷協調與海洋有關的行政事務。隨後,安倍任命國土交通大臣冬柴鐵三兼任海洋政策擔當大臣,負責制定日本的海洋基本計劃,實施漁業及海洋資源的開發、保護和安全運輸等方面的政策。 

  擴張勢力搶奪海洋資源 

  日本大搞海洋探測,有兩個重要目的,一是爲日本占有更多的專屬經濟區;二是希望在上述海域發現更多資源,解决資源貧乏的日本的“生命綫”問題。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公約生效後10年內,各國可向聯合國提交延伸200海里外的大陸架界綫的申請資料。日本由于擁有海洋科技力量,迅速采取了行動,于1983年開始掀起調查海洋熱潮。 

  2002年,日本建立了大陸架調查聯席會議制度。2004年8月又將它改組、擴大爲以官房副長官爲主席的“有關省廳關于大陸架調查、海洋資源等聯絡會議”,幷對各省廳進行工作分工:海上保安廳負責海底地形精確調查,文部科學省負責勘測地形構造,經濟産業省負責提取海底岩石樣本。不久,日本根據探測結果,提出了447萬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的主張。2004年後,日本每年斥資100多億日元用于海洋資源與地理探測。 

  日本海洋探測重在深海 

  日本的資源探測和開采技術都走在世界前列。就探測技術而言,日本“浦島”深海探測器已完成了連續潜航317公里的海底作業任務,幷打破深海探測器連續潜航世界紀錄。日本制造的“地球”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探測船,該船的海底油田鑽探設備可鑽探海底深度達7500米以上,甚至可穿透地殼,達到地幔。 

  這次購買的三維海底探測船,更完善了日本的海洋探測體系。日本共同社評論說,“這是爲了在獲取資源的競爭中,實現日本的自我資源開發”。該探測船的技術相當先進,通過將聲源投射入水中來引起人工地震,通過解析從海底返回的反射聲波繪制立體的地層圖面,來分析海底的構造以及資源的種類及數量等。而且,該探測船的有效距離深達1萬米,使日本的深海探測又上了一個新水平。 

  如此深的有效距離,實際上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事實上,很多能源不是埋藏在淺海,而是沉睡在數千米之下的深海。以日本希望開發的本州東部的可燃冰資源爲例,這部分資源儲藏在深達3000英尺以上的深海海底,一般的探測船無法進行有效細致的探測分析。有了“資源”號,日本政府已經宣布,“資源”號海洋探測船將來會用于探測海底的可燃新能源。 

  據了解,迄今爲止,日本從未對近海海域展開過勘探,日本的海洋探測船幾乎都是深海探測船,這些船在水深較淺的近海全無用武之地。日本建造和購買探測船,幷不是爲了探測自己領海的資源,而更多的是爲了探測現在還有爭議的地區的深海資源,一旦獲得了有關的數據,日本就會用各種方法將該片海域劃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來源:世界新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