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歐佩克成員國何去何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24 16:12:42  


  中評社香港6月24日電/《澳門日報》今天發表題為“歐佩克成員國何去何從?”的社論表示,近期,全球油價節節攀升,曾逼近每桶一百四十美元的歷史高位,更糟糕的是,每桶二百美元的預期正在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高油價嚴重拖累世界經濟,並對世界各國特別是貧窮國家帶來沉重負擔。為此,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消費國以及國際能源機構、石油公司和投資銀行的代表,二十二日齊聚沙特阿拉伯西部港口城市吉達,探討日益嚴重的高油價問題及其應對策略,因此會議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

  社論說,在吉達會議上,沙特阿拉伯宣佈,今年下半年會更大幅提高石油產量,日產量將增加二十萬桶,達到九百七十萬桶。為遏制油價上漲,沙特早前已將日產量增加了大約五十萬桶。除沙特外,尚有餘力增加產量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為阿聯酋和科威特。科威特石油大臣歐萊姆對沙特的增產計劃表示支持。他說,如果市場有需求,科威特將立即增加石油供給。科威特是歐佩克第四大產油國,目前日產原油約二百五十八萬桶。不過,對於飢渴的國際油市場來說,這些增加的產量恐怕仍是杯水車薪。

  社論指出,對於造成國際油價高漲的“禍根”,美國等石油需求大國與歐佩克成員國看法迥異。歐佩克主席、阿爾及利亞能源和礦業部長哈利勒說,推高石油價格的核心問題是市場投機活動,要求歐佩克成員國增產“不合邏輯,不明智”。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負責人加尼姆認為,現在油價在高位運行,跟供需關係無關,因為市場上石油供應實際上“過剩”。

  不過,美國能源部長博德曼堅稱,供需關係、而非投機行為在驅動油價持續上漲。“市場告訴我們,產出沒有跟上需求的步伐,導致價格上漲和加劇波動,”他說,“我們沒有發現證據顯示投機商在驅動原油期貨價格”。

  社論認為,在其他石油輸出國按兵不動的時候,沙特再次出手,無論它的動機是甚麼,都應該獲得肯定。事實上,對沙特等石油生產國而言,目前的高油價及其帶來的巨額石油美元財富並非全是好事。在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等西方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的背景下,高油價正在對世界經濟構成新的挑戰,而如果世界經濟一旦出現問題,沙特等產油國也很難獨善其身。此外,高油價亦會促使世界各國尋找其他可替代能源,這也將危及石油輸出國的長遠利益。

  社論又說,高油價也會傷害石油輸出國利益是有歷史可考的。在一九七三和一九七九年,中東產油國通過石油武器,沉重地打擊了西方列強,並直接導致一九七○年代滯脹和一九八○年代高利率時代的到來。但這也為石油輸出國埋下了極大的危機:由於發達國家痛定思痛,在此後十年內通過技術變遷,極大地降低了對石油的高度依賴性,歐佩克的集體行動也失去了力量光芒。從一九八○年代中期開始,甚至在兩伊戰爭如火如荼的年代,國際原油價格都一蹶不振。到一九九八年,國際原油價格跌到十二美元每桶的谷底。長期以來,對於歐佩克所有成員而言,一直存在一個共識,即制定戰略的最高境界就是讓油價保持在一個足夠高、但又不至於刺激石油消費國痛下決心徹底放棄這種黑色能源的水平。然而,二○○二年以來的這波油價升浪,已使其他產油國在高油價的狂歡盛宴中喪失了警覺;而原油期貨市場上“買進並持有”的新投機模式也助長了價格上漲預期。因此,沙特提高產量的舉動,頗有些“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味道,體現出歐佩克老大的智慧和遠見。

  社論最後說,從地緣政治角度看,沙特作為中東傳統的地區大國之一,近年來隨着油價飆升,其財力更加雄厚,通過去年十一月舉辦的第三屆歐佩克峰會和本次吉達國際石油會議等一系列動作,有助於進一步擴大沙特在該地區和國際社會中的影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