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重新卡位亞洲 法國面對德國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05 11:05:27  


  中評社香港11月5日電/法國總統奧朗德5日參加於老撾舉行的“亞歐會議”,這是奧朗德上任以來首訪亞洲,似乎是法國將目光投向亞洲的先兆。

  雖然在太平洋地區擁有據點,法國卻無能力與美國抗衡,這樣的事實使得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與新加坡於1996年發起亞歐會議(ASEM)論壇,宗旨是在排除美國的前提下,加強歐洲聯盟國家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之間的政治與經濟對話。

  中央社報道,奧朗德雖然預定停留老撾一天,但他是峰會中唯一出席的歐盟國家領導人。在總理艾侯(Jean-Marc Ayrault)出訪新加坡簽署戰略夥伴協約後,奧朗德的首訪亞洲,顯示法國想在亞洲建立更高的能見度。

  法國國防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6月在新加坡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時就曾表示,今後亞洲對法國而言,為重大利益區域,法國將予亞洲應有的重視。

  不過在與菲律賓洽談龐大軍備合約後,中國大陸就發出警告,若是支持與中國大陸有海事糾紛國家的軍備,將有損雙方關係。

  面對中國大陸的興起,如釣魚台事件,法國外交部都只能採取“呼籲冷靜、和平解決領土爭端,支持各方根據國際法努力解決爭端”,更遑論歐洲國家在亞洲的地位還有待建立,對於南海的糾紛,法國不可有任何立場,僅能期待ASEAN現有集體安全機制發揮作用。

  奧朗德的幕僚正思索如何以國家地位與能力擔負國際責任、互相尊重主權與邊界、雙方遵守公平經濟規則等3原則,與中國大陸建立穩定關係。

  另一方面,今年8月奧朗德首次外交政策演說時表示,將予世界第三經濟體日本應得的重視,說明了在薩科齊時代經歷與中國低盪的關係後,法國在亞洲合縱連橫的新選擇,東京就成為奧朗德到亞洲進行國事訪問的首選目的地。

  不過,法國要在亞洲重新卡位,還必須面對同為歐盟體內德國的挑戰。在殖民化時代結束後,歐洲國家現對亞洲缺乏瞭解,較為瞭解亞洲的歐洲企業,應屬德國最為活躍。

  德國總理默克爾經常訪問中國大陸,無視歐盟整體,與中國大陸建立兩國貿易關係,如日前德國太陽能板工業與中國大陸簽下協議就是一例。

  法國雖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擁有海軍實力,並曾於亞洲有過相當殖民歷史,但面對德國強大經濟力,要在亞洲爭取利益並非容易,特別是在歐洲金融危機下,要如何在爭取市場合約的同時,提出有效的“新經濟外交”,也是法國要面臨的新考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