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阿根廷華人的中華文化夢 辦好中文教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11 11:04:21


  中評社香港6月11日電/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陸續有華僑華人移居阿根廷,落地生根,開枝散葉,至今總數已超過12萬。隨著族群人口增長和經濟實力壯大,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開始自籌資金投入文化事業,構建精神家園。

  “我們就是喜歡文化產業”

  新華網報道,23年前,陳靜初來布宜諾斯艾利斯。為了生活,她和女兒蝸居在一所家庭旅館。白天女兒上學,她就從“十一區”進些綢緞彩線做成紀念品賣,憑借勤勞肯幹,幾年下來小有積蓄,在那裡開起了自己的店鋪。然而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埋在心中的文藝夢想漸漸在陳靜心中複燃。

  4年前,陳靜開始張羅一年一度的“中國街”春節文藝演出,自己組織演出團隊,從國內進口演出服裝和道具,帶著演員一起排練,向市政府申請場地等,當然一切開支都要自己承擔。華僑華人自掏腰包搞文化活動,在當時僑界看來有點“燒錢”,很多人都不太理解。但是,這在陳靜看來是在“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同樣懷揣文藝夢想的華僑黃菁的加入,讓陳靜備受鼓舞。在僑界支持下,他們共同成立金長城文化基金會,致力於在阿根廷推廣中華文化活動。他們組織的“中國街”春節文藝會演,如今已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文化品牌,每年觀眾人數都在30萬左右,市政府甚至考慮把農歷春節定為華僑華人群體的法定假日。

  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陳靜的團隊開始進軍電視產業。他們投資拍攝的阿根廷首檔漢語文化類節目《基礎漢語脫口秀》去年4月開播以來,受到阿根廷觀眾的歡迎。該節目信息量大,幾個數字、幾個成語、幾個流行詞……在華裔主持人林文正與嘉賓的互動中,衍生出豐富多彩的有關中華文化的有趣話題。

  “我看好華文新媒體的前景”

  新媒體革命不僅改造著傳統媒體,同樣也讓黃琪旺這樣具有前瞻眼光的阿根廷華僑看到了投資機會。這名22歲就來阿根廷打拼,幹過餐飲、開過超市,自稱“喜歡打抱不平,天生有膽”的福建人,不甘過“被金錢包圍”的生活,希望跳出只經營生意不搞投資的巢窠,成為一名具有開拓精神的科技創業者。

  黃琪旺以經營超市起家,因在物流和倉儲管理上勝人一籌,生意越做越大。幾年前,看到阿根廷經濟的下滑趨勢,他騰挪出一部分資金返回中國尋找機會。當時中國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和運用讓他震驚,他決定投資創立自己的軟件公司,並很快推出整合中國國內高爾夫球場資源的“金桑在線”軟件。

  隨著對互聯網行業了解的深入,他開始看好媒體和技術結合的前景,特別是中國“今日頭條”的成功,讓他看到了新媒體的優勢,多年海外生活的經歷自然讓他聯想到開發華文媒體市場的可能性。憑著“天生的膽量”,他決定以阿根廷為大本營,依托自己的技術平台,推出針對海外華僑華人的“華人頭條”媒體聚合應用。

  黃琪旺說,當前制約公司發展的最大瓶頸還是內容。為此他考慮與阿根廷當地華文媒體合作,把自己公司的技術傳播優勢和對方的本土化內容供應優勢結合起來,實現跨越式發展。華僑華人搞新興科技行業,在阿根廷確實新鮮。黃琪旺坦言:“要讓合作夥伴相信自己的商業計劃確實很難,但是我對自己有信心。”

  “為了孩子辦好中文教育”

  華僑華人族群在阿初具規模後,華人後裔的成長受到關注。主動融入當地社會成為必然趨勢,但父輩們更希望孩子們能留住文化根基,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於是一些中文學校應運而生。始創於1973年的阿根廷僑聯中文學校就是這個南美國家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學校之一。

  2011年,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劉芳勇接手陷入財務困境的學校。在僑界和中國駐阿根廷大使館的支持下,學校師資力量不斷壯大,生源不斷增加,目前這所學校已發展成為擁有360名師生員工,涵蓋小學、初中、高中的綜合學校。2014年,阿根廷僑聯中文學校被中國國僑辦評為“海外華文教育示範學校”。

  劉芳勇本人有3個孩子,儘管在當地學校入學,但每到周末都會到僑校學習中文。在劉芳勇看來,僑校不僅承擔著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創造一種氛圍,很多華裔孩子在一起學習祖(籍)國的語言和文化,這本身就是構建一種文化認同。“海外辦學確實困難,但因為自己有孩子,深知僑民對子女的期望,所以就堅持下來了,”他說。

  最近,劉芳勇的中文學校正在發動僑界開展首屆“南美創想杯”中文作文和書法大賽,比賽採用網絡投稿、網民在線投票打分的方式進行評比,僑界踴躍參與。這種公益性活動自然會耗費不少時間、精力和財力,但劉芳勇認為,經濟實力提升改善了華僑華人的生活條件,但要獲得社會的尊重和認可,還要依靠自己的文化底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