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搶救鯊魚! 再吃魚翅恐釀海洋危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8 16:07:25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華人愛吃魚翅,台灣捕鯊量全球第四大,國際倡議拒吃,首先只取魚鰭、魚身推入海,極為殘忍;其次,有的鯊魚是保育類,又是食物鏈頂端,滅絕將引發海洋魚類枯竭。

  中央社報道,國際組織綠色和平曾在台平洋上拍到一些漁船違反國際規範,只取魚鰭的作業方式實況,並揭示在網路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qkDQubKRM”。

  首先,只取魚鰭的作業極為殘忍,為國際所不容。綠色和平東亞分部資深媒體與推廣主任李芳怡說,失去魚鰭的鯊魚,丟回海里只能等死,因為無法遊行、也無法捕食,當然也可能因失血或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等原因致死,是非常殘忍的作業方式,國際間當然反對。

  其次,持續大量捕鯊的話,生態連鎖反應一產生,將危及海洋枯竭。她說,鯊魚位於食物鏈頂端,是高階掠食者,一旦滅絕,雖讓中階物種暫時增加,卻也造成低階物種在短時間內被吃光光,最後中階物種將因沒有低階生物作為食物而消失,只剩下吃浮游生物的水母。

  且鯊魚繁衍力弱,生產前需懷孕2年,孕育生命比鯨魚或大象費時更久,許多鯊魚來不及長大或繁衍下一代時就被捕撈,數量會加速減少。

  她引據國際野生物貿易調查組織的資訊指出,全球前20大捕鯊國依序為印尼、印度、西班牙、台灣、阿根廷、墨西哥、美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巴西、日本、法國、紐西蘭、泰國、葡萄牙、尼日利亞、伊朗、斯里蘭卡、韓國,以及葉門。

  她並說,國際資訊也統計,2002年到2011年間,印尼和印度的全球捕撈量就占全球捕鯊總量的20%以上;而台灣已是全球第4大捕鯊國,並曾被綠色和平發現捕撈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定義為近危的水鯊、青鯊、黑鯊與平滑白眼鮫,以及瀕危的紅肉Y髻鮫,還有易危的鼠鯊等。

  她強調,吃魚翅讓各國捕鯊,雖然最大市場是中國大陸及香港,但台灣也是市場之一,基於物種永續與反對殘忍方式作業,期望消費者支持拒吃魚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