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非洲自貿區需“踩油門”
http://www.CRNTT.com   2022-01-14 08:59:00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一年前的2021年1月,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非洲自貿區)宣告啟動,計劃於2034年前取消非洲國家之間97%的商品關稅,為商品和服務貿易創建單一的大市場。

  非洲自貿區的啟動對促進非洲域內貿易、實現包容性增長意義重大,充分體現了非洲聯合自強、團結振興的強烈意願。但實現經濟一體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非洲自貿區要想真正釋放紅利,需要在起步後努力“踩油門”,加速破解自貿區建設面臨的多重挑戰。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最近發布的《非洲2021年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如果所有非洲國家在5年內完全實現關稅自由化,至2025年,非洲域內出口額將增加200億美元。

  該報告認為,非洲加工產品貿易潛力巨大。當前,加工產品占非洲出口域外商品的份額只有17%,非洲的洲際出口仍然依賴初級產品,很容易受到國際需求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外部衝擊的影響。相比之下,加工產品占非洲域內貿易額的41%。這表明,擴大域內貿易、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將促進非洲工業和技術發展,對非洲經濟包容性增長具有重要作用。

  儘管非洲自貿區能夠釋放巨大紅利,但貿易協定的談判和執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區域經濟一體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非洲自貿區秘書長梅內近日表示,自貿區交易預計會從今年初開始,但它對經濟的提振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顯現。

  目前,非洲自貿區仍然面臨不少挑戰。

  一是部分國家心存顧慮。由於非洲國家經濟水平差距較大,各國執行《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下稱《協定》)的進度和力度也有所不同,導致自貿區短期內沒有產生實質成果。儘管《協定》已經得到54個簽約國中約40國的立法機構批准,但大部分國家正在衡量執行《協定》的利弊,尚未制定全面的執行策略。一些國家財政吃緊,擔憂過快實施關稅減免將增加財政收入壓力。還有的國家工業水平有限,因而尤其擔憂《協定》僅對工業發達的個別非洲國家有利,並且擔心跨國公司利用自貿區過度牟利,削弱本地相關產業競爭力。

  二是關稅談判尚未完成。《協定》按三個階段展開談判,第一階段側重商品貿易、服務貿易和爭端解決機制。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談判已轉到線上進行,影響了原產地規則等關鍵議題的談判效率。在8000多類商品中,已有近九成品類完成了原產地規則談判,但汽車、糖、紡織品等重要品類的談判仍在進行,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完成。此外,非洲還存在8個次區域經濟組織,關稅減免政策不同、各組織成員國身份重叠等因素都給非洲自貿區關稅談判帶來挑戰。

  三是信息觸及範圍有限。泛非私營部門貿易和投資委員會日前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不知道從哪裡獲得有關非洲自貿區的信息,認為非洲自貿區需要建立一個在線平台,整合有關政策,便於中小企業掌握。

  四是互聯互通水平不足。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商品和服務在非洲大陸自由流動的關鍵,也是在非洲不同國家之間完善產業鏈的重點,但非洲的互聯互通水平似乎難堪大任。例如,肯尼亞一些工廠不從鄰國烏幹達進口食用糖,反而跨越山海到巴西去進口;南非一些公司員工到西非出差,最佳路線卻是飛越半個地球到歐洲轉機……“舍近求遠”的原因在於非洲大陸交通不便,導致域內貿易成本高、效率低,限制了非洲自貿區的推進工作。

  五是政治安全局勢動蕩。近年來,非洲局勢雖然總體穩定,但個別地區政治和安全局勢依然堪憂。2021年,非洲多國出現軍事政變、族群衝突或社會騷亂。在莫桑比克北部、剛果(金)東部等地區,恐怖組織和極端勢力仍在興風作浪。同時,邊境局勢混亂也讓貨物和人員跨境流動變得更加困難。

  六是域外國家謀求私利。此前,非洲國家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時,更多以區域性組織形式參與,以期“更有能力與美國討價還價”。但隨著非洲輸美商品關稅優惠政策將於2025年到期,美國正與肯尼亞進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企圖利用強國地位爭取更多利益,促進美國產品和服務出口肯尼亞。此舉同時還有為日後與其他非洲國家的談判打造“樣板”的意圖,將使他國在對美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美國也將借此獲得更多對非洲市場的主導權。這一雙邊自貿談判將給非洲區域一體化進程增加障礙,因此遭到多方反對。

  中國作為非洲的好朋友,始終關注和支持非洲自貿區建設。2021年10月,中國商務部與非洲自貿區秘書處簽署諒解備忘錄,推動成立經濟合作專家組,就加強中非貿易投資便利化開展經驗交流與對話,並為雙方在非洲自貿區框架下高質量合作創造機遇。2021年11月,中方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宣布實施“貿易促進工程”,中方將幫助非洲國家在道路、橋梁、機場、港口及安檢設備等領域實施10個援助項目,提升非方設施聯通水平。

  “獨行快,眾行遠。”這句非洲諺語同樣適用於非洲自貿區建設。從非洲內部來說,非盟應發揮主導作用,鼓勵更多非洲國家著眼長遠利益,積極減少各種形式的貿易壁壘,加快改善營商環境,讓非洲自貿區的紅利早日惠及更多民眾。從國際社會來說,各國都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從政策、資金、技術、基建等方面匯聚合力,支持非洲自貿區建設,幫助非洲提升自主可持續發展能力。只有這樣,非洲自貿區才能加速落實,為人類減貧事業和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田士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