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利比亞危機警示世界:應告別“帶血的石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4 09:37:42  


 
  最後,受近期政權危機和動蕩局勢的影響,石油價格將在短期和中期內保持高位,石油危機、糧食危機和政權危機將給恢復中的世界經濟以沉重打擊。

  此次政權危機將可能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四種危機的相互作用將可能給世界帶來現實威脅,特別是對於那些比較脆弱的國家,各種危機的糾結更加嚴重。實際上,後三種危機都發端於石油危機,是石油危機在其他領域的延伸。從一定意義上說,世界患了石油綜合症——問題所在是石油,問題的答案仍然在於石油。

  須切斷危機傳導的途徑

  當前需要各國政府認真看待這一威脅,必須採取緊急措施,切斷危機傳導的途徑。

  首先,對於政策制定者來說,首要的是獲得準確的信息。當前世界經濟仍然嚴重依賴碳氫化合物類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是最主要的一次能源。中東和非洲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地,其出口的能源大多供應北美、歐洲和亞太市場,世界主要經濟體嚴重依賴中東、非洲地區的石油,該是世界經濟斷奶的時候了,這個“奶”指的是進口的石油等化石燃料。

  其次,擴大世界能源供應多樣性是所有國家的共同選擇。人類消耗的任何一種能源都存在經濟以外的巨大成本,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僅僅集中發展一種能源,這等於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占能源消耗總量1/3以上的石油是世界消耗的最主要能源。去年夏天墨西哥灣的石油污染事件提醒人們,為防止石油供應下降而進行的掠奪性石油開採帶來了昂貴的環境成本。天然氣是相對乾淨的能源,但是,要利用一種叫做水力壓裂(fracking)的複雜技術釋放地下岩石中的天然氣。研究顯示,這一技術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有可能污染飲用水。世界煤炭儲量相對豐富,但地下煤炭的開採經常造成工人傷亡,而且煤炭是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罪魁禍首。核能在多次核洩露危機之後增加了人們對其安全性的不信任感。暫時還沒有發現風能、太陽能等所謂可再生能源的過多缺點,但是他們要達到石油、煤炭、天然氣,甚至核能的比重將可能還需要幾十年。

  最後,帶血的石油要不得。從此次失態發展之初就可以斷定,美國不可能坐視不管,主要是出於中東和非洲石油對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重要性,至於民主,則可能是次要的考慮。通過對中東和非洲石油的控制,美國可以對依靠這些地區石油的國家比如中國施加影響,這是石油地緣政治的最終問題。美國總統奧巴馬可能忘記了,美國已經在另外兩場石油戰爭中喪失了許多年輕的生命,也忘記了他將結束過度依賴“帶血的石油”的誓言。再過一段時間等事件平息之後,將會看到各種不同勢力對利比亞資源的瓜分,用鮮血換石油的歷史將再一次重演,世界石油的爭奪將加劇各種危機的傳導。對於各國政府來說,要防止威脅變為現實,切斷各種危機傳導的途徑,管好自己的事情是最明智的選擇,這對他國來說是一種告誡,對中國自己來說是一種堅持。(來源:新民網 本文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歐亞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