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據新華社報導,保障人權、促進平等是全人類的共同理想。安全和平的環境、發展進步的動力以及公平正義的秩序等是全球人權事業得以可持續推進的重要前提。長期以來,中國大力推動本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同時,以立己達人、兼濟天下的情懷為世界人權事業貢獻中國力量,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人類文明進步的促進者。
中國堅持以安全守護人權,為拱衛全球人權保障的和平環境貢獻力量。從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為推動伊核、敘利亞、南蘇丹、阿富汗、烏克蘭等地區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從堅定支持並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到積極參與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等數十個國際軍控條約和機制——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守護力量。2022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從全人類的前途命運出發,為彌補人類和平赤字貢獻中國智慧,為應對國際安全挑戰提供中國方案,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今年2月以來,中國相繼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關於阿富汗問題的中國立場》等文件,讓全球安全倡議的內涵不斷豐富和拓展。今年3月以來,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中國斡旋下恢復外交關係,中東掀起“和解潮”。正如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所言,“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
中國堅持以發展促進人權,為夯實全球人權保障的發展基礎貢獻力量。發展是人權保障的基礎,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中國不僅在基礎設施、教育、衛生、農業等領域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提供支援幫助,還以發展合作提升發展中國家自主發展能力。中國設立並通過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等渠道實施援助項目,惠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100多個國家的數千萬民眾。“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吸引了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參與其中,拉動了近萬億美元的投資規模,形成了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了42萬個工作崗位,幫助4000萬人擺脫貧困。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這一重大倡議凝聚推進合作、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議程的國際共識,已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近70個國家參與在聯合國平台成立的“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用“正當其時”形容全球發展倡議,表示聯合國願與中國就此開展合作,同各國一道推進落實。
中國堅持以合作推進人權,為促進不同人權文明的交流互鑒貢獻力量。經過長期探索,中國成功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人權領域的重要體現,豐富發展了人類人權文明,為全球人權治理提供借鑒。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議。這一重大倡議著眼於加強文明交流互鑒,通過對話凝聚共識,是中國為完善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的新的重要貢獻。從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到舉辦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再到提出全球文明倡議,新時代的中國始終致力於為不同文明平等對話、包容互鑒提供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