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近日,在中國和新西蘭有關部門的協同配合下,龔曉華在新西蘭非法跨國傳銷洗錢案順利辦結。在該案辦理過程中,兩國外交和執法部門一直保持密切合作。應新方請求,中方通過司法協助渠道向新方提供了案件關鍵證據,為犯罪資產的成功收繳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際執法司法合作是各國開展追逃追贓、打擊跨國犯罪的有效途徑。上世紀末以來,包括腐敗在內的跨國犯罪逐漸成為全球性問題。犯罪分子為逃避監管和懲處,採用多種手段實施犯罪並轉移贓款。為此,國際社會先後談判達成了《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等一系列多邊公約,為打擊跨國犯罪提供了國際法保障。此外,各國還通過締結雙邊司法合作條約等方式強化合作。通過上述機制,各國得以有效開展國際執法司法合作,如犯罪證據和情報分享,抓捕並引渡犯罪嫌疑人,犯罪資產的追回、返還、管理和處置等,確保犯罪分子和犯罪資產無所遁形。
打擊跨國犯罪是全人類共同的正義事業。跨國犯罪是國際社會的毒瘤,加強國際合作打擊跨國犯罪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雖然各國國情、政治體制和法律體系存在差異,但都應忠實履行有關國際合作義務。以中國和新西蘭的執法司法合作為例,中國和新西蘭都是《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和《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締約國,兩國還於2006年簽訂了雙邊刑事司法協助條約。雙方在包括“百名紅通人員”閆永明案等諸多案件中相互協助,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
中國政府積極加入關於打擊跨國犯罪的主要國際公約,並不斷擴大雙邊刑事司法協助、引渡等合作條約網絡。目前,中國已與泰國、西班牙、法國等60個國家簽署引渡條約,與英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等46個國家簽署刑事司法協助條約,與俄羅斯、新加坡、希臘等40個國家簽署了民商(刑)事司法協助條約。中國依法依約與其他國家開展打擊跨國犯罪與追逃追贓合作,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贊譽與支持。
反觀個別國家慣於將打擊犯罪問題政治化,對他國外逃的犯罪分子和犯罪資產視而不見,拒絕開展國際執法司法合作,甚至見財忘義,甘做犯罪分子的“避罪天堂”。這種行為違反了有關國際公約的義務,破壞了各方打擊跨國犯罪的努力,必將遭到國際社會共同反對,並最終自食苦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