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韓國,“漢字”始終是敏感話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23 13:28:10  


 
  1948年,擺脫殖民地地位的韓國頒布了《表音文字專用法》,規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出於歷史的緣故,暫且允許兼用漢字。到了1970年,事情發展到了極端,當時的樸正熙政府一度下令廢除漢字,學校教育中只教授韓語。這直接導致了韓國有整整一代人完全不懂漢字。

  韓國淑明女子大學中文系教授鹹恩仙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上世紀60至70年代,韓國對漢字教育的爭論十分激烈。認為應該多愛護自己國家語言的韓國人很多,且態度強烈。而支持漢字教育的人認為,漢字已經成為了韓語中的一部分,應該尊重。到了80年代以後,漢字教育才開始逐漸恢複。

  韓國離不開中國“漢字”

   漢字在韓國的命運可謂一波三折,數度浮沉。那漢字在韓國語言和文化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作用?韓國終究能够離開漢字嗎?

   其實,這個問題一直是韓國人面對的尷尬。韓文是表音文字,沒有像漢語一樣有四個聲調的變化,當遇到同音字時,就只能通過上下文語境來猜測詞的含義了。即使這樣,在很多情況下,韓語還是不能准確表達出含義,這就需要借助漢字來理解。并且韓語當中多數詞匯來源於漢字,很多成語、典故,也只有通過漢字才能完全理解。因此,韓國的多數法律條文中夾雜有大量的漢字。

   自然,如果不懂得漢字,不僅無法閱讀古典文學,查閱古代朝鮮的書目,還不能理解現代法律文書。這對於一個現代韓國人來說,是不可想像的。“要去除法律條文裡的漢字,不太可能,對廢除漢字教學更是不認同了。”北京大學的韓國留學生李庾珍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

  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是:在韓國民間廢除漢字呼聲日高之時,韓國政府2005年2月宣布,在所有公務文件和交通標志等領域,全面恢復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中國漢字和漢字標記,以適應世界化的時代潮流。

  有評論認為,中華文明是韓國的母體文明,韓國廢除漢字的行為,將使他們逐漸失去母體文明的靈魂,脫離了漢字的韓文,就猶如沒有靈魂的文化“木乃伊”。因此,韓國政府全面恢復使用漢字是必然的、明智的歷史選擇。(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