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誠信”不是筐 哪能啥都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9 09:24:06


  江蘇睢寧縣自2010年開始全面推行的大眾信用信息分值。大到違法亂紀,小到拖欠信用卡水電費,都會在這個信用體系中顯示出來。114萬市民每年根據分數被劃為A、B、C、D四級信用等級,最高的A級可以享受一些優待,D級則會處處受 限。就是這套體系,從一誕生就飽受爭議。

  據悉,睢寧縣的這套“誠信建設”體系施行4年來,當地民眾的“誠信指標”持續上升,因此這類被坊間斥為派發“良民證”的舉措,看不出有警醒回頭的趨勢,“將大眾信用等級建設進行到底”看來是堅定不移了。睢寧縣的這套做法在全國是一種創新,效仿者或者說“同道中人”並不算少,放眼全國,將各種公事、民事、商事裝進“誠信建設”筐裡的案例,近年來越來越多,一來是響應中央對誠信社會建設的要求,二來也在目標與口實上契合了當下應對“誠信危機”的社會需求。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幾年,像睢寧一樣對“誠信建設”高歌猛進的市縣會越來越多,成為一種政務時尚。

  “美好的願景與目標+立竿見影的效果=好政策”,這似乎是很多地方主政者的邏輯思維,也擁有不少的支持者。可是,從這個簡單的公示發散開來,不難發現,很多不合時宜的政策、淡出歷史的制度,也是符合這一邏輯的,比如已經廢除的收容制度、勞教制度,它們曾經在實施之初也有著令人炫目的目標,也曾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在實際運行中卻因為屢屢侵害權利而越來越不合時宜。再比如一些地方的城管制度,也是目標高大上、鐵腕執法下市容市貌立竿見影,可因為無所不用其極,結果民怨不斷、執法成本居高不下,難以為繼。因此,此般邏輯有一個重大缺陷,就是忽略了“嚴格的程序”和“保障公民權利”等法治元素,於是在執行中,往往是權力主導一切,權力越界屢見不鮮、權利受傷比比皆是。

  就拿“誠信建設”而言,重建誠信社會的願望人人都有、個個支持,但是支撐的體系起碼應該包含這樣一些軟件:政府嚴格按照法治思維行事,法無授權即禁止;避免傷害公民正當權利;完全公開透明;具有權利救濟和補償機制;評價體系的科學、公平;公民自我覺醒、積極參與其中……審視當下各地大張旗鼓進行的“誠信建設”,更多是權力主導做個“筐”,把各類法律層面的、交易層面的、合同層面的甚至生活層面的“不誠信”,不加區別地統統往裡裝,強大的威懾力固然能讓很多人修正個人行為,促進“誠信”,但粗陋、強勢的剛性措施不僅容易誤傷,也很難令人信服。尤其是一些政策往往就是一紙文件決定,於法無據甚至暗含僭越法律的條文,勢必給未來的“惡治”留下法治隱患。

  誠信建設很重要、很必要,但必須輔以嚴格的程序、約束權力保障權利等法治邏輯支撐,否則很容易變成啥都往裡裝的“筐”,倒臟水的時候連孩子也倒了。(時間:6月23日 來源:華商報 作者:馬九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