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信用體系的經不能念歪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9 09:29:45


  感慨現在這個社會,很多人不講信用了,是個老生常談,同時也是常談常新的話題。因為總會有各種奇葩實例不斷拓展著人們對於“不講信用”的理解。但是怎麼解決確實一直沒見到卓有成效的辦法,在這方面,“辦法總比問題多”的經驗論似乎失靈了。

  但在江蘇睢寧,對當地居民的信用考核卻已經持續了四年。據新華社報道,睢寧的個人信用信息基本分值為1000分,包括商業服務信用信息150分、社會服務信用信息120分、社會管理信用信息530分、社會信用特別信息200分,此外還有一些加減分事項。諸如計劃生育、城管管理等記錄最高分值為35分/次,而在家庭道德、交通違法等社會問題方面,分值都達到了50分/次,圍堵黨政機關、鬧訪、纏訪的將被制裁,利用網絡、短信誣告、誹謗他人的扣100分,和刑事犯罪同等待遇。黨員幹部們收到“黨內嚴重警告”僅每次扣30分。而“招商引資”則會帶來加分。根據分值,睢寧的114萬市民被劃分為A、B、C、D四級信用等級,A級可以享受一些優待,D級則會處處受限。

  新華社的報道展示了這套系統的運行現狀:好處是在總體上體現出了“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治理效果,“社會風氣也有很大好轉”;爭議則在於三六九等的劃分影響了公民權利,有“良民證”的嫌疑。

  如果去掉“良民證”這種字眼帶來的情感不適,就事論事地分析睢寧的做法,某些地方就讓人看不明白。把公民個人信用跟交通違章、拖欠欠款聯繫起來,是題中應有之義,但信用跟“招商引資”有什麼關係?明明是政府的責任,卻移花接木轉嫁到每個公民頭上,不僅有失公平,更有假公濟私之嫌。由是觀之,大抵當地並沒有釐清“信用”的內涵和外延,而是把它當做一個“口袋”,將社會生活和日常管理中的問題一股腦都塞了進去。

  這樣一來,雖然對於管理者來說確實方便了,等於在方方面面扼住了他人的咽喉,但對於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其作用是正向還是負向,卻是有待商榷。畢竟這樣眉毛胡子一把抓,讓對信用體系原本就一頭霧水的百姓更加困惑。當樸素的說話算數、言出必踐和維護社會穩定等高深莫測的事項放在一起時,到底什麼是信用?信用體系的建立,應該是為了增加社會的良性運轉,增進百姓的福祉,作為管理者的政府部門更是應該率先垂範,主動成為信用監督的對象,而非像現在這樣,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時間:6月23日 來源:北京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