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信用打分定級必須科學公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9 09:30:58


  江蘇睢寧給114萬市民信用打分定級:A級享優待,D級受限。被網民質疑:新“良民證”?政府本意建立信用體系,鼓勵珍視個人榮譽。爭議在於“圍堵鬧訪扣分、招商引資加分”會不會讓社會信用體系部分淪為政府管理的主觀性工具? 

  誠然,當地政府針對上百萬的廣大市民一一建立信用檔案,並按照 “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原則及時兌現獎懲,可謂“用心良苦”。然而,誠信建設的初衷再好,也無法掩蓋這項政策的不完美之處。

  筆者認為,就制度設計層面而言,當地信用體系的瑕疵有以下三點。第一,規定“招商引資弄得好能加分”。說實話,市民並沒有“招商引資”的責任與義務。難道說,招商引資做得好,市民的個人信用報告就好?反之,招不來商引不來資,就沒有信用?這種說法顯然站不住腳。政府部門將“招商引資”納入市民個人信用範疇,實際上是在將政府職責轉嫁到市民身上,難脫逃避推責之嫌。

  第二,損害了市民的合法權利。作為社會人,每一個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入學、就業、低保、社會救助、提幹、參軍等方面的權利。然而,當地政府將這些本就為民所有的公共服務作為信用等級的獎懲手段,擅自提高公共服務的享用門檻,無疑與國家的大政方針唱起了“對台戲”。按照當地的信用體系來推斷,對於信用得分不達標的困難群眾,民政部門難道不將其納入低保群體也不進行社會救助?

  第三,將上訪、舉報等納入市民個人信用範疇,並對此類行為扣以50分乃至100分之巨,給人感覺到某種“軟暴力”、“軟威脅”,好像是另類的攔訪截訪。如果上訪也屬於“不守信”行為,試問公眾的訴求如何得以申訴?民怨如何得以化解?

  由此可見,在市民信用體系的建立過程中,必須進一步強化制度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對此,政府不能“一人說了算”,不能摻雜進行政管理的主觀因子,更不能將職責所系的公共服務作為獎懲手段來對市民予以剝奪。在此過程中,政府不妨請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來擔起信用體系構建與評價的重任,瀟灑地當一回“甩手掌櫃”。如此,才不致招來公眾的質疑。(時間:6月23日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楊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