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紅會賣血疑雲應以透明化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26 12:17:42


近日,有微博稱紅會靠賣血一年獲利39億元。紅會回應稱,該說法嚴重失實。
  近日,有微博稱紅會靠賣血一年獲利39億元。紅會回應稱,該說法嚴重失實。中國紅十字會只參與無償獻血的宣傳、動員和表彰工作,從不收取任何費用。對於血液的采集、化驗、保存和使用等工作均不由紅十字會負責。

  傳紅會賣血獲利,其中有諸多常識誤區,一者紅會與血站無隸屬關系,自然與無償獻血沒有利益糾葛,談不上謀利之嫌,典型的無辜“躺槍”;二者血站血液價格亦不可能是純利,視成本為無物,造謠者不是常識缺失便是別有用心。當然,謠言通常是假,但是公衆心裡的擔憂與懷疑卻始終都是真的。臨床用血難、用血貴,總是不爭的事實,血液從獻血者的血管免費流出,再到醫院輸血流入患者血管,變成了500元/200毫升,甚至更貴。那麼,這當中經過了若幹機構和若幹環節,成本為幾何,公共投入有無呢?等等。

  應該說,這樣的懷疑由來已久。記者通過搜索證實,這則微博不過是“陳芝麻爛穀子”,然而從沉渣中泛起,依然被網友接力轉發,只能說明“血疑”之問始終都沒有被“正視”和解決。北京市血液中心主任劉江在做客《城市零距離》時,曾披露一袋血的實際成本為360元,其中包括血液耗材、儲存、運輸等費用。且不說這個成本是否細致屬實,偶爾零星的披露,難以保障公衆對無償獻血的知情權。時下“血荒”的蔓延與加劇,便是公益的無償獻血變身行業壟斷謀利之上“血疑”的信任危機。可以說,“血疑”不解,謠諑難除。

  透明是公益的生命,無償獻血亦應如此。讓血液在透明的渠道流通,應是公共管理層面嚴格遵循的普遍原則,不以贏利為目的,從血液采集、冷藏、使用等各個環節制定規範的制度設計,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權與監督權。同時,在諸多因素之中,無償獻血到臨床供血的成本分攤,一直都是無法繞過的關鍵症結。無償獻血而有償用血,一應的成本均由用血者承擔,不免有了政府對待公益“一毛不拔”的印象;況且,患者臨床用血每袋210元雖是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全國統一價格,但是在實際的醫療服務中,要遠遠高於這個價格。無償獻血作為一項公益事業,相應成本分攤機制是否健全,實際上成了判定公益屬性成色的關鍵標識。

  無償獻血是政府主導的社會公益事業,理應共同分攤獻血與供血的成本。一方面,政府應強化對無償獻血的投入,完善基礎設施的配套與相應耗材的配送;另一方面,還應打破體制的壁壘,放禁更多的公益組織進入無償獻血領域,以義工甚至完整組織的形式幫助采血,多途並舉,不斷降低臨床用血的供應成本。與此同時,建立臨床用血成本補償機制,臨床用血區別無償獻血與否,執行相應較低的標准,由用血者向固定的獻血工作基金賬戶支付,割斷醫療服務上的利益掣肘。

  當然,讓血液在透明的渠道內流通,需要的是深層次上體制與機制的改革,加大公共投入,破除采血、加工與供血的封閉鏈條,充分保障社會知情權、參與權,構建公開透明的公益機制,讓獻血者獻愛心血,讓患者用明白血。(來源:鄭州晚報 作者:木須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