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血疑”不解 謠諑難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26 12:21:50


近日,有微博稱紅會靠賣血一年獲利39億元。紅會回應稱,該說法嚴重失實。
  近日,有微博博主聯系法制日報稱,紅會靠賣血1年獲利39億元。紅會回應稱,該說法嚴重失實。中國紅十字會只參與無償獻血的宣傳、動員和表彰工作,從不收取任何費用。

  謠傳紅會賣血獲利,其中有諸多常識誤區,一者紅會與血站無隸屬關系,自然與無償獻血沒有利益糾葛,談不上謀利之嫌,典型的無辜“躺槍”;二者血站血液價格亦不可能是純利,視成本為無物,造謠者不是常識缺失便是別有用心。當然,謠言是假,但是公衆心理的擔憂與懷疑卻始終都是真的。臨床用血難、用血貴,總是不爭的事實,血液從獻血者的血管免費流出,再到醫院輸血流入患者血管,變成了500元/200毫升,甚至更貴。那麼,這當中經過了若幹機構和若幹環節,成本為幾何,公共投入有無?

  通過搜索證實,這則微博不過是“陳芝麻爛穀子”,然而從沉渣中泛起,依然被網友接力轉發,只能說明“血疑”之問始終都沒有被“正視”和解決。

  透明是公益的生命,無償獻血亦應如此。讓血液在透明的渠道流通,應是公共管理層面嚴格遵循的普遍原則,不以贏利為目的,從血液采集、冷藏、使用等各個環節制定規範的制度設計,充分保障知情權與監督權。同時,在諸多因素之中,無償獻血到臨床供血的成本分攤,一直都是無法繞過的關鍵症結。無償獻血而有償用血,相關成本均由用血者承擔,不免有了對公益“一毛不拔”的印象;況且,患者臨床用血每袋210元雖是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全國統一價格,但是在實際的醫療服務中,很多時候要遠遠高於這個價格。無償獻血作為一項公益事業,相應成本分攤機制是否健全,實際上成為了判定公益屬性成色的關鍵標識。

  無償獻血是政府主導的社會公益事業,理應共同分攤獻血與供血的成本,割斷醫療服務上的利益制肘。(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房清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