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衆”作弊,看笑話不是我們的目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28 15:15:56


  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商德國大衆,利用“作弊”軟件通過美國尾氣排放檢測,成為這家企業成立78年來最大醜聞,不僅在美國面臨高達180億美元的天價罰單和刑事犯罪調查,韓國、澳大利亞和法國等國政府也表達關注。9月23日晚些時候,大衆汽車首席執行官馬丁•溫特科恩宣布辭職。消息傳出後,大衆汽車在美國上市股價上漲4.2%,在法蘭克福上市股價上漲7%。此前短短3個交易日,大衆汽車市值已蒸發了290億美元。

作為德國制造的標杆企業,大衆的“尾氣門”讓人唏噓

  德國大衆汽車公司“尾氣門”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一場風暴,大衆本身股票一度暴跌1/3不說,還連累全部德國汽車品牌以及世界上其他主要汽車品牌。有德國媒體說,大衆要是垮了,德國也就垮了;而德國要是垮了,歐洲也垮了。

  人們常說“蝴蝶效應”,亞馬遜叢林一只蝴蝶扇動翅膀,結果導致美國佛羅裡達一場飓風,這在過去一直被當成誇大其辭。但大衆汽車的“尾氣門”效應,掀起的不是北美洲的一場飓風,而是近乎全球性的股市“風災”。所謂搞垮德國甚至歐洲,絕非危言聳聽,德國總理默克爾就有這種擔心。

  事件曝光後,人們很容易想到大企業的誠信問題、產品質量、環保、跨國企業監管甚至全球治理之類問題。大衆汽車去年全球銷量第一,按理有德國、歐盟各國、美國等國層層把關,其尾氣裝置能闖關成功,令人匪夷所思。

其負面效應不止於市值損失和失去了一個CEO

  利用“陰陽軟件”操縱柴油發動機尾氣排放測試,讓大衆汽車迅速遭到了市場報複,但其負面效應不止於市值損失和失去了一個CEO。近80年以來,大衆汽車就一直是德國制造業的代表之一,“檢測門”讓德國制造在聲譽和品質兩個方面都蒙受了損失。此外,歐洲一直以全球最高的環保標准而自豪,在很多時候歐洲在碳排放、尾氣排放等方面的嚴苛政策,甚至成了保證歐洲產品競爭力的一張王牌。而“檢測門”表明,歐洲大力推動的柴油清潔車在技術上可能存在無法通過檢測的缺陷,這讓歐洲環保與產業融合的一系列努力也受到質疑。鑒於大衆的全球市場份額,全球的大衆汽車消費者,也將因此“中槍”。

但是,大衆“排放門”不是我們“看笑話”的佐料

  事件發生後,德國政府啓動了不預設立場的調查,顯示出不被美國調查結論和輿論傾向所左右的立場,德國輿論則在深挖柴油清潔車內幕,而大衆在美國要求召回50多萬台涉事車後,主動承認涉事車高達1100萬台。從事件曝光到企業擔責,總共只有5天。而2010年豐田召回事件,用了5年時間。從政府到企業表現出的正面應對危機的態度,為大衆和德國制造業最終度過危機打下了基礎。

  就此而言,大衆“排放門”不是給了我們“看笑話”的佐料,而是給了我們一份信任危機如何產生、又該如何應對的全套教材。對於同屬制造大國的中國來說,其中不乏可汲取總結之處。

回看自身,中國車企在排放方面有沒有作弊呢?

  有業內資深人士指出,“我們中國人根本沒有資格指責大衆的排放造假問題,因為中國本土的柴油車企排放造假更嚴重”。環保部人士去年曾透露,“因為新生產機動車環保標准造假的事情,國務院批評相關部門好幾次了”。

  國內車企排放也存在造假行為,意味著某些車企違反了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如果國內車企不從大衆“排放門”吸取教訓,有朝一日很可能也面臨嚴厲處罰,因為相關法律會越來越嚴。除車企外,其他企業也要吸取教訓,因為環保“作弊”行為一旦被發現,將會面臨法律與市場的雙重懲罰。

“大衆”作弊事件警示了中國制造

  德國企業抑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只怕我們的一些企業更貪婪;德國監管存在的漏洞,只怕我們這裡更嚴重。

  資本對利潤的貪婪是不分國度的,對企業的監管也是所有國家永恒的主題,在這一方面,美國監管機構的專業精神值得我們借鑒,一些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質量安全事件,常常是率先從美國曝光出來,說明它的法律體系和出了事後應對機制的完備。大衆的尾氣造假事件是這樣,之前豐田汽車的產品質量問題也是這樣,有媒體曝光、有專業機構的調查、有第三方的評估,還有監管部門和司法部門的主動作為,相比於讓人悅目的德國制造,這種制度上的完備,各個環節無縫對接更讓人印象深刻。

  而對中國而言,這個事還有一層特殊借鑒意義:中國制造正在走向中高端,除了事件本身的借鑒意義,更要看到好產品是監管出來的,監管有漏洞,就很容易被鑽了空子,良好的國民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在這種欲望面前也會被拋棄。德國的產品在全球消費市場上積累起了較高的信譽,一時犯錯還有人願意再給機會,在哪絆倒了還能在哪爬起來,可是我們的產品還沒有這樣的顧客忠誠度,一次犯錯就幾乎是滅頂之災,更需要謹慎地面對質量問題。

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徹底杜絕產品質量問題,區別只在於誰做得更好一點

  從大衆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共性的問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徹底杜絕產品質量問題,區別只在於誰做得更好一點。德國制造的神話也不是不可以打破的,中國制造有機會彎道超車。中國制造不能一直在中低端呆著,我們的確需要打破某種神話,也需要揭掉身上的標簽,這有助於我們更理性地看待產品質量問題的由來,也更容易把大家的關注點聚焦到如何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扯什麼文化的差異、民族的不同,更無需聯想到什麼國民的劣根性上。歷史證明,中國人具備成為工匠的素質,只是需要推動。(來源:東南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