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有獎排查精神病 政策善意當肯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0 14:47:34


  7月14日,成都雙流區衛計局官微發布“亂管閑事”“整天躺在床上”等11條“問題清單”,用於“幫助鑒別”疑似精神病患者,鼓勵市民舉報。爆料獎勵50元,確診後再獎300元。此舉引發網友質疑。該局疾控科科長安鈞表示,11條“症狀”僅供參考;還沒人獲“獎金”,但政策會繼續下去。

  此次有關方面提供的11條精神病患者症狀,讓不少網友直呼躺槍——話多是精神病,寡言少語也是精神病;宅在家裡是精神病,外出活動多了也是精神病,不“被精神病”簡直比登天還難。其實,這方面的擔憂大可不必。11條“症狀”系由國家衛計委制定并下發,有一定權威性。何況有關方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11條僅供居民參考,并非“鑒定標准”,是否患有精神病,必須由相關權威機構進行專業鑒定。

  也有心理學及法律領域專家表示,這些症狀描述并非醫學術語,標准也過於寬泛、模糊。但我們不妨想一下,如果衛計局官微上發布充滿專業術語的判斷標准,又有幾個人看得懂并有耐心看完呢?若果真如此,會不會又有人在網上質疑,使用這麼專業的表述,怎麼可能把群衆發動起來呢?正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才能增強11條“症狀”的普及性與可操作性。

  還有人指出,衛生部門排查精神病患者,完全可以派出工作人員走進社區摸排,加大精神病識別方法的宣傳力度。這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手段,但在人手不足、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發動和利用群衆力量進行“全民排查”,無疑也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工作智慧。

  實際上,近年來,我們身邊多次發生精神病患(俗稱“武瘋子”)傷人事件,每次輿論都呼籲有關部門加大對精神病患的排查力度,盡早篩查出精神病患者,讓他們得到及時的關愛和救治,并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隱患。現在成都市雙流區衛計局所做的,正是希望能借助群衆力量發現身邊隱藏的精神病患者,盡早幹預、給予救助,其政策善意不容否定。只不過在細節設計、實際操作上,可以更完善一些。

  如可在現有11條“症狀”的基礎上,給予更加細致的指導,最大限度減少民衆誤讀的可能性;對於核實的綫索才對提供者給予獎勵,而不是只要上報綫索就給予獎勵,避免有人為獲獎而濫報或挾私報複,杜絕普通人“被精神病”的情況。惟有善意的初衷,加上科學的方法、嚴謹的設計,才有可能產生最好的效果。(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段思平)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